妊娠:懷孕的科學與醫療
導言
妊娠,又稱懷孕,是胚胎或胎兒在女性體內孕育生長的過程。人類的妊娠約持續 40 週,從受精排卵起算則為 38 週。妊娠可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約持續三個月,具有不同的特徵和變化。
第一期(受精至第 12 週)


- 受精後,受精卵向下移動,著牀於子宮,開始發育成胚胎和胎盤。
- 第一期流產風險最高。
第二期(第 13 至 28 週)
- 孕婦可能感受到胎兒活動。
- 第 28 週時,如果接受高品質醫療照護,大於 90% 的胎兒可在子宮外存活。
第三期(第 29 至 40 週)
- 胎兒開始具備母體外存活能力。
- 妊娠後期,胎兒被視為個人。
妊娠保健
- 良好的孕期保健有助於提升懷孕期身體狀況,包括攝取葉酸、避免使用毒品和酒精、規律運動、血液檢查和定期體格檢查。
- 妊娠可能導致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和缺鐵性貧血。
異常妊娠
- 早產定義為在 37 週前分娩,可能會造成健康風險。
- 人工引產或剖腹產通常在 39 週前不建議進行。
全球妊娠統計
- 2013 年全球約有 2.13 億次妊娠,其中 1.9 億次發生在開發中國家,2300 萬次發生在已開發國家。
- 約 10-15% 已知懷孕的人因流產而終止妊娠。
- 全球約 40% 妊娠為非計劃懷孕,一半會選擇墮胎。
歷史背景
- 妊娠最早記載於漢朝王充所著的《論衡·命義》。
- 成熟的卵子從卵巢排出後,與精子結合,形成合子。
- 合子開始分化,形成胚胎,在七天後著牀於子宮。
受孕過程
- 受精是指卵子與精子結合形成合子。
- 大部分受精是由男性在女性體內射精後產生。
- 精子在女性體內遊動至輸卵管,與卵子結合。
協助懷孕的技術
- 對於無法自然受孕的夫婦,可以採取協助懷孕的醫學方法,如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和配子輸卵管內移植。
妊娠的計算
- 醫學上,妊娠從著牀開始。
- 一般用「內格萊氏法則」估算預產期:最後一次月經(LMP)的首天加 40 週(280 日)。
- 妊娠時間因許多因素而有所不同。過期妊娠可能會導致胎兒體積過大。
妊娠早期症狀
- 擇食、食慾不振、輕度噁心嘔吐(害喜)、頭暈、倦怠。
- 嘔吐頻繁劇烈者稱妊娠劇吐,可能影響健康。
妊娠期間營養
- 均衡營養對妊娠非常重要。
- 菠菜、花椰菜、蘆筍等綠葉蔬菜富含葉酸,有助於減少胎兒神經管道畸形。
- 維生素 D、鈣質和鉄質也對胎兒發育至關重要。
妊娠期間禁忌
- 避免飲酒和吸煙,因為它們會危害胎兒。
-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生魚和未消毒的乳製品,因為它們可能含有病原體。
- 避免使用某些藥物,因為它們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妊娠初期徵兆
- 月經沒報到
- 孕吐
- 飲食嗜好改變
- 乳房腫脹、疼痛
- 著牀期出血
- 尿意頻繁
- 便秘
- 陰道分泌物增多
- 情緒起伏
懷孕:一次生命中的特別旅程
懷孕是一個神奇的旅程,是女性一生中最特別的體驗之一。當一個懷孕時,她的身體會經歷巨大的生理和情緒變化以容納成長中的胎兒。
懷孕過程中的身體變化
階段 | 身體變化 |
---|---|
第 1 三個月 | 晨吐、乳房變大、子宮擴大 |
第 2 三個月 | 腹部明顯隆起、胎動開始 |
第 3 三個月 | 體重增加、水腫、生產徵兆 |
懷孕中的情緒變化
懷孕期間的情緒變化可能波動很大。常見的情緒變化包括:
- 荷爾蒙失衡引起的喜怒無常
- 對懷孕和分娩的焦慮
- 產後憂鬱的風險
懷孕的注意事項
為了確保順利健康的懷孕,建議孕婦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健康的飲食,包括水果、蔬菜和全穀類
- 定期運動,但避免劇烈活動
- 避免 álcool、香煙和非法藥物
- 補充葉酸和鐵等產前維生素
- 定期進行產前檢查
懷孕的醫療護理
懷孕期間,定期產前檢查至關重要。這些檢查可監控胎兒的生長,檢測潛在併發症,並提供孕婦所需的指導和支持。
懷孕的社會心理層面
懷孕不僅是一個生理旅程,也是一個社會心理旅程。孕婦會遇到不同的支持、觀念和期望,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她們的經驗。
懷孕的靈性意義
對於許多人來説,懷孕被視為一個神聖或有意義的經歷。這可能會引起關於生命意義、精神聯繫和父母身份的深層反省。
懷孕的文化影響
懷孕的文化影響因社會而異。在一些文化中,懷孕被視為一個珍貴的時刻,而另一些文化則認為它是一個需要謹慎應對的時期。
懷孕的未來趨勢
懷孕的未來趨勢包括增加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推遲生育年齡以及對產前護理的重視程度提高。隨著醫學和社會的進步,懷孕的經歷可能會繼續演變。
延伸閲讀…
懷孕初期症狀?最快多久出現?認識準備當媽媽懷孕徵兆
懷孕初期必知7件事
結論
懷孕是一個非凡的旅程,同時充滿了驚奇和挑戰。通過瞭解懷孕的過程、常見的變化、必要的護理和社會心理影響,孕婦可以為這人生中的特別篇章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