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買房或租屋時,了解各種房子種類真的很重要,畢竟不同類型的住宅適合的生活需求差很多。今天就來聊聊台灣常見的幾種住宅類型,讓大家在找房子時能更有概念。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公寓啦,通常是指5樓以下沒有電梯的老房子,公設比低、坪數實在,但爬樓梯對長輩或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比較辛苦。這類房子多位於舊市區,生活機能通常不錯,價格也相對親民。再來是華廈,介於公寓和大樓之間,7-11樓有電梯,公設比約15-25%,管理費不會太高,是很多小家庭的選擇。
說到電梯大樓,這幾年新建案幾乎都是這種,樓層高、有管理員,公設比動輒30%起跳,但健身房、游泳池這些設施真的很吸引人。不過要注意管理費每個月可能要好幾千塊,買之前要算清楚長期開銷。另外還有一種很特別的透天厝,整棟都是自己的,不用跟別人共用空間,在南部特別常見,但打掃起來真的很累人。
房子種類 | 樓層高度 | 有無電梯 | 公設比 | 適合族群 |
---|---|---|---|---|
公寓 | 5樓以下 | 無 | 10%以下 | 預算有限者 |
華廈 | 7-11樓 | 有 | 15-25% | 小家庭 |
電梯大樓 | 12樓以上 | 有 | 30%以上 | 注重生活品質者 |
透天厝 | 2-5樓 | 部分有 | 無 | 需要大空間家庭 |
最近這幾年還出現了不少新形態的住宅,像是飯店式管理的豪宅,或是主打年輕人的共享公寓。特別是那種包水電網路、附傢俱的套房,對剛出社會的上班族來說很方便,不用自己張羅太多東西。不過這種通常租金比較高,而且空間有限,住久了可能會覺得有點擠。另外郊區的別墅也是不少人的夢想,但通勤時間真的要考慮清楚,尤其現在油價這麼貴,每天開車進城上班也是筆不小的開銷。
台灣人買房最愛的5種房屋類型大公開!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年觀察到的購屋趨勢,不管你是首購族還是換屋族,這些房型真的超受歡迎,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心目中的理想型!
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電梯大樓啦!現在都市生活這麼忙碌,誰還想天天爬樓梯啊?尤其是雙北地區,電梯大樓根本是基本配備。而且現在新建案公設比雖然高,但有管理員收包裹、倒垃圾,對上班族來說超級方便。不過要提醒大家,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公設比和每月管理費,有些華麗的公設根本用不到幾次,錢可是要月月繳的喔!
再來就是透天厝,這根本是很多台灣人的終極夢想!特別是中南部,地比較便宜,透天厝的接受度超高。有自己的停車位、不用跟鄰居擠電梯,隱私性又好。不過要注意的是,透天通常離市區比較遠,而且打掃起來真的會累死人,家裡有老人家的話,樓梯也是個大問題。
公寓也是很多預算有限的首購族最愛,雖然要爬樓梯,但公設比低、坪數實在,而且通常位於成熟的生活圈,買菜、吃飯、搭車都方便。特別是4-5樓的公寓,價格相對親民,很多年輕夫妻會選擇這種類型當作人生的第一間房。只是要記得,老公寓可能會有管線老舊的問題,裝修時要特別注意。
最近幾年預售屋也超級夯!可以分期付款、客變彈性大,而且新房子住起來就是舒服。不過買預售屋就像在賭博,要擔心建商會不會倒、完工後跟樣品屋差多少。建議一定要找信譽好的建商,合約也要看清楚,不然交屋時可能會發現跟想像中差很多。
最後是小坪數套房,特別受單身貴族和投資客青青睞。總價低、好出租,地點通常都在捷運站或商圈附近。但要注意的是,套房貸款成數通常比較低,轉手也不容易,而且管理費攤下來單價會比較高。
房屋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族群 |
---|---|---|---|
電梯大樓 | 有管理、免爬樓梯 | 公設比高、管理費貴 | 上班族、小家庭 |
透天厝 | 隱私性好、有車位 | 打掃累、離市區遠 | 中產家庭、退休族 |
公寓 | 坪數實在、生活機能好 | 要爬樓梯、管線老舊 | 首購族、預算有限者 |
預售屋 | 付款彈性、可客變 | 有風險、交屋落差 | 換屋族、長期規劃者 |
小坪數套房 | 總價低、好出租 | 貸款成數低、轉手難 | 單身族、投資客 |
說到買房這件事,真的要看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決定。像有些朋友為了學區,寧願住舊公寓;也有人為了生活品質,選擇郊區的透天厝。現在房價這麼高,買房前一定要多做功課,實地去看屋,不要被樣品屋或漂亮的裝潢給騙了。尤其是中古屋,最好挑下雨天去看,才知道會不會漏水;晚上去看,才知道鄰居吵不吵。這些都是過來人的血淚經驗啊!
什麼時候買預售屋最划算?專家告訴你,其實挑對時機進場真的能省下一筆!最近房市變化大,不少朋友都在問這個問題。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內行人才知道的購屋時機點,讓你在買預售屋時能夠更精打細算。
首先要注意建商的推案週期,通常農曆年後到520檔期前是傳統淡季,這時候建商為了衝業績,議價空間會比較大。特別是那些已經開案3-6個月但銷售率還不到5成的建案,銷售人員的壓力最大,這時候去談價格最容易成功。另外也要留意市場氛圍,當新聞開始報導房市降溫、成交量萎縮時,往往就是進場的好時機,因為建商會開始釋出更多優惠來吸引買氣。
說到付款方式,預售屋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分期付款。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的付款階段給大家參考:
付款階段 | 付款比例 | 最佳談價時機 |
---|---|---|
訂金簽約 | 5-10% | 開案首週或月底 |
工程款 | 15-20% | 工程進度落後時 |
貸款對保 | 70-80% | 建案接近結案 |
另外要提醒大家,看預售屋不能只看開價,要特別注意建商給的「早鳥優惠」內容。有些建案會在前30名客戶提供免管理費、送裝潢或家電的優惠,換算下來可能比砍價更划算。最近就聽說有建案打出「首購族專案」,除了價格優惠外還加碼送智能家居系統,這種時候就要把握機會。
最後分享一個小技巧:多跟代銷人員培養關係。他們手上通常有一些「主管保留戶」或「員工優惠價」,關係好的話有機會用更漂亮的價格買到好戶別。記得要表現出誠意,但也不要急著下訂,適時展現你在比較其他建案的態度,往往能爭取到更好的條件。
最近房價高漲,不少首購族都在問:「為什麼首購族偏愛小坪數公寓?3大關鍵原因」其實很簡單啦,就是預算有限但又想擁有自己的窩啊!小坪數不僅總價親民,後續要負擔的裝潢、家具費用也比較省,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壓力小很多。而且現在建商推出的15-25坪小宅格局都設計得很聰明,該有的功能一樣不少,完全能滿足單身或小家庭的需求。
先來看看這張比較表,你就知道小坪數有多划算:
項目 | 小坪數(20坪) | 中大坪數(40坪) |
---|---|---|
總價(萬) | 800-1000 | 1600-2000 |
頭期款(萬) | 160-200 | 320-400 |
管理費(月) | 2000-3000 | 4000-6000 |
清潔時間 | 30分鐘 | 1小時以上 |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地點優勢。現在精華區的土地寸土寸金,建商為了讓總價帶控制在首購族能負擔的範圍,通常會把坪數壓縮但選在交通便利的區段。像雙北捷運站周邊的新建案,幾乎都是小宅當道,用時間換空間的概念很實際。與其每天通勤兩小時住大房子,不如省下通勤時間享受生活品質。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轉手性。小坪數的流通性通常比大坪數好很多,特別是在都會區。等過幾年經濟能力提升想換屋時,小宅比較容易找到接手的人,變現速度快。而且現在少子化加上單身人口增加,市場對小宅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很多首購族就是看準這點,寧願先買小一點的當跳板,也不要一直把錢砸在租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