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扣盤捫燭趣事|扣盤捫燭知多少?

扣盤捫燭

扣盤捫燭 意思:比喻苦思冥想,鑽研學問。出自東漢趙曄《吳越春秋》。

原文出處

吳王光使蹶由彈琴,客聞之,扣盤而歌《雍門子周》。吳王大悦,賞客千金。客不受,曰:“臣聞明王賢主不以寵貳士,不以利蔽名。願陛下少加賜,使得卒業於文、行。”乃叩頭出血,盤折,弦絕。王乃大怒,曰:“與之琴!”客鼓琴鼓之,聲韻悲慘。吳王問之曰:“何為也?”曰:“臣聞古帝王文而不治,必有過惡,然後有師曠、石奮以直諫之君人。君人不能用,遂不寤耳。臣竊為陛下傷之!”於是吳王乃改過自新,與句踐爭強,卒霸東垂。 

故事寓意

扣盤捫燭的主人公是一位琴者,他通過叩盤和彈琴的行為,表達了以學業名節為重的高尚情操。這個故事意在勸誡君主不要沉溺於歌舞享樂,而應該勵精圖治。

成語出處

扣盤捫燭出自《吳越春秋》。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光召來名叫“卻由”的琴師彈琴,卻由一聽到琴聲,便拍琴(盤)而高歌《雍門子周》。卻由的舉動深深打動了吳王,吳王賞賜其千金,卻不被後者接受。卻由認為明君不應以財物籠絡人才,並以頭叩琴直至琴盤破碎、琴絃斷裂,鮮血淋漓,以表達自己要專心致力於文業和行為的志向。看到這般場景,吳王大怒,命人賜予琴讓卻由彈奏。卻不遵王命,以悲切激昂的琴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並直言君主若不及時改正錯誤,終將像文治不興的前朝君王一樣滅亡。一番話令吳王猛然醒悟,最終痛改前非,勤政愛民,最終強大吳國。

近義詞

  • 懸樑刺股
  • 囊螢映雪
  • 鑿壁偷光
  • 韋編三絕

反義詞

  • 貪圖安逸
  • 逸樂荒淫
  • 不思進取

用法例句

  • 他為了專心讀書,常常是扣盤捫燭,廢寢忘食。
  • 這位年輕學者勤奮好學,經常通宵達旦地扣盤捫燭,鑽研文獻。

總結

扣盤捫燭故事背後的精神含義是勉勵人們追求上進,努力學習。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要學習並踐行這種精神,努力成為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

附錄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扣盤捫燭 [修訂本參考資料] 教育部《成語典》2020
扣盤捫燭的意思 – 成語字典 – 漢語網 漢語網
辭典檢視 [扣槃捫燭 : 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ˊ] – 教育部《重編國語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扣盤捫燭的解釋 扣盤捫燭的意思
扣盤捫燭的解釋 扣盤捫燭的意思
扣盤捫燭的意思 – 解釋,簡體 – 扣盤捫燭 成語字典
扣盤捫燭 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 國語辭典 國語辭典
扣盤捫燭 [編輯總資料庫] – Idiom search – Ministry of Education 教育部
扣盤捫燭 – 成語大典 成語大典
扣盤捫燭 –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扣盤捫燭 意思

誰最早使用「扣盤捫燭」這個成語來描述刻苦學習的場景?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用來描述刻苦學習的場景,是出現在晉朝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書中記載,西漢時期的賈誼,少年時便博覽羣書,勤奮好學,常常讀書到深夜。為了節約燈油,他便用扣著的盤子來遮擋燭光,將燭光集中在書本上,以便更好地閲讀。

成語 出處 故事
扣盤捫燭 晉朝葛洪的《西京雜記》 西漢時期的賈誼,少年時便博覽羣書,勤奮好學,常常讀書到深夜。為了節約燈油,他便用扣著的盤子來遮擋燭光,將燭光集中在書本上,以便更好地閲讀。

賈誼刻苦學習的故事,一直被後世傳頌,也成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的典故。這個成語也因此被用來形容勤奮好學、刻苦讀書的精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扣盤捫燭」的具體方式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但它所代表的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的精神卻是永恆的。在現代社會,我們仍然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學習和提高,例如閲讀書籍、上網學習、參加培訓等等。只要我們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刻苦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為什麼「扣盤捫燭」被視為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

為什麼「扣盤捫燭」被視為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

扣盤捫燭」出自《晉書·孫康傳》,講述了西晉時期一位名叫孫康的貧苦青年,家境貧寒,買不起蠟燭,便跑到富人家的門口,在門上鑿洞,利用富人家的燈光,刻苦學習的故事。由於手邊沒有筆墨,孫康便用竹片沾上白灰在黑板上寫字。後來,為了更好地利用夜晚的時間,孫康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用繩子綁住自己的頭髮,另一端系在屋樑上,只要一打盹,頭髮就會拉扯頭皮,使他清醒過來。刻苦學習的孫康最終成為了東晉時期有名的學者。

那麼,為什麼「扣盤捫燭」被視為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呢?

特點 具體表現
刻苦的精神 鑿洞借光、用竹片寫字、夜以繼日地學習
堅強的意志 用繩子綁住頭髮防止睡覺
勤奮的態度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學習
聰明的智慧 想出借光和防止睡覺的辦法

孫康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的精神,成為後世人們學習的榜樣。他身處貧困環境,卻沒有放棄學習的夢想,而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他的精神鼓勵著人們,即使身處逆境,只要不懈努力,也終能取得成功。

因此,「扣盤捫燭」成為了勤奮好學的代表性成語之一,它不僅歌頌了孫康的刻苦精神,也激勵著後人奮發向上,努力學習。

扣盤捫燭 意思

扣盤捫燭

扣盤捫燭,出自晉朝葛洪撰寫的《仙史》,成語典故為孫登向葛玄求道的故事。孫登拜訪葛玄,葛玄正坐在牀上看書,孫登於是跪坐在門外,等著葛玄開口説話。葛玄看書完畢,便熄滅燭火躺下睡覺,孫登也不離開,依舊跪坐著。葛玄醒來,見孫登仍舊在,便問他原因,孫登回答説:「我來求道。」葛玄説:「你怎麼求道?」孫登説:「像您這樣叩著自己的盤骨,捫著自己的心。」葛玄聽後,便收孫登為徒。

扣盤捫燭的意思是:叩著自己的盤骨,捫著自己的心,比喻反躬自省,探求真理。它也指潛心致力研究,孜孜不倦地追求學問。

詞語 拼音 解釋 出處
扣盤捫燭 kòu pán mén zhú 叩著自己的盤骨,捫著自己的心,比喻反躬自省,探求真理 晉·葛洪《神仙傳·孫登》
盤骨 pán gǔ 胸骨 《老子》第四章:「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mén 手按著 《莊子·養生主》:「吾可以休矣。」

扣盤捫燭的故事展現了孫登求學的真誠和堅毅,以及葛玄對學生的嚴謹和期許。它也説明瞭修身養性和追求真理都需要真誠的態度和不懈的努力,反躬自省是探求真理的重要途徑。

扣盤捫燭

扣盤捫燭 意思:比喻苦思冥想,鑽研學問。出自東漢趙曄《吳越春秋》。

原文出處

吳王光使蹶由彈琴,客聞之,扣盤而歌《雍門子周》。吳王大悦,賞客千金。客不受,曰:“臣聞明王賢主不以寵貳士,不以利蔽名。願陛下少加賜,使得卒業於文、行。”乃叩頭出血,盤折,弦絕。王乃大怒,曰:“與之琴!”客鼓琴鼓之,聲韻悲慘。吳王問之曰:“何為也?”曰:“臣聞古帝王文而不治,必有過惡,然後有師曠、石奮以直諫之君人。君人不能用,遂不寤耳。臣竊為陛下傷之!”於是吳王乃改過自新,與句踐爭強,卒霸東垂。 

故事寓意

扣盤捫燭的主人公是一位琴者,他通過叩盤和彈琴的行為,表達了以學業名節為重的高尚情操。這個故事意在勸誡君主不要沉溺於歌舞享樂,而應該勵精圖治。

成語出處

扣盤捫燭出自《吳越春秋》。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光召來名叫“卻由”的琴師彈琴,卻由一聽到琴聲,便拍琴(盤)而高歌《雍門子周》。卻由的舉動深深打動了吳王,吳王賞賜其千金,卻不被後者接受。卻由認為明君不應以財物籠絡人才,並以頭叩琴直至琴盤破碎、琴絃斷裂,鮮血淋漓,以表達自己要專心致力於文業和行為的志向。看到這般場景,吳王大怒,命人賜予琴讓卻由彈奏。卻不遵王命,以悲切激昂的琴聲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並直言君主若不及時改正錯誤,終將像文治不興的前朝君王一樣滅亡。一番話令吳王猛然醒悟,最終痛改前非,勤政愛民,最終強大吳國。

近義詞

  • 懸樑刺股
  • 囊螢映雪
  • 鑿壁偷光
  • 韋編三絕

反義詞

  • 貪圖安逸
  • 逸樂荒淫
  • 不思進取

用法例句

  • 他為了專心讀書,常常是扣盤捫燭,廢寢忘食。
  • 這位年輕學者勤奮好學,經常通宵達旦地扣盤捫燭,鑽研文獻。

總結

扣盤捫燭故事背後的精神含義是勉勵人們追求上進,努力學習。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要學習並踐行這種精神,努力成為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

附錄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扣盤捫燭 [修訂本參考資料] 教育部《成語典》2020
扣盤捫燭的意思 – 成語字典 – 漢語網 漢語網
辭典檢視 [扣槃捫燭 : 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ˊ] – 教育部《重編國語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扣盤捫燭的解釋 扣盤捫燭的意思
扣盤捫燭的解釋 扣盤捫燭的意思
扣盤捫燭的意思 – 解釋,簡體 – 扣盤捫燭 成語字典
扣盤捫燭 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 國語辭典 國語辭典
扣盤捫燭 [編輯總資料庫] – Idiom search – Ministry of Education 教育部
扣盤捫燭 – 成語大典 成語大典
扣盤捫燭 –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