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 我國曆法 | 西方曆法 |
---|---|---|
七曜起源 | 唐朝 | 蘇美爾人 |
七曜名稱 | 由 Dimanche(日曜日) 至 Samedi(土曜日) | 由 Sun(日) 至 Sat(土) |
七曜應用 | 主要用於佔星術 | 用於紀日 |
七曜傳播 | 西域、天竺、中國 | 古巴比倫、古埃及、羅馬、歐洲各國 |
七曜衍生 | 七日一星期 | 七日一星期 |
七曜對照 | 星期日對應曜日 | 星期日對應日曜日 |
中國古代將七曜分為五曜和二曜。五曜即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二曜即日、月。七曜紀日法在唐朝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的二十八星宿相結合,形成了宿直日系統。
然而,中國傳統曆法並不重視七天一輪的七曜,而是使用本土的二十八星宿配合曜日組成「禽星」或「星禽」,再加以干支來循環計日。因此,傳統曆書上通常以單字來簡示「宿直日」,如房、虛、昂、星等,這些字都是日曜日的代稱。


近現代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七曜紀日法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清末時期,袁嘉穀等人提出使用「星期」一詞代替「曜日」和「禮拜」。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採用七曜與星期並行的方式標註雙歷日期,進一步推廣了「星期」的稱呼。
而日本和朝鮮半島則沿用了曜日名稱。台灣在日治時期也使用七曜,但戰後改用星期。越南不使用漢字意義上的「星期」説法,而是使用「Ngày Thứ(第X日)」或「Thứ(第X)」。
「七曜」一詞源自古代中國對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的稱呼,後來轉用為七天的代稱。中國古代曆法中雖有七曜紀日法的記載,但並未廣泛使用。西方曆法中的七曜紀日法則是演變自蘇美爾人的計日習俗。七曜紀日法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本土的二十八星宿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宿直日系統。隨著時代的變遷,七曜紀日法在中國逐漸被西方曆法中的星期紀日法所取代。
日本星期:金木水火土
在日本,星期的名稱與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説息息相關。五行學説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哲學理論,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而這五種元素也對應了日本星期的名稱:
| 日文 | 中文譯名 | 五行元素 |
|---|---|---|
| 日曜日 | 星期日 | 太陽 |
| 月曜日 | 星期一 | 月亮 |
| 火曜日 | 星期二 | 火 |
| 水曜日 | 星期三 | 水 |
| 木曜日 | 星期四 | 木 |
| 金曜日 | 星期五 | 金 |
| 土曜日 | 星期六 | 土 |
星期名稱的由來
日本的星期名稱沿襲自中國,並結合了日本固有的習俗和信仰。
- 日曜日:在日本傳統中,太陽被視為神明,因此星期日被稱為「日曜日」。
- 月曜日:月亮在日本文化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星期一被稱為「月曜日」。
- 火曜日:火在五行學説中象徵著爆發力,因此星期二被稱為「火曜日」。
- 水曜日:水在五行學説中象徵著滋潤,因此星期三被稱為「水曜日」。
- 木曜日:木在五行學説中象徵著生長,因此星期四被稱為「木曜日」。
- 金曜日:金在五行學説中象徵著堅固,因此星期五被稱為「金曜日」。
- 土曜日:土在五行學説中象徵著穩定,因此星期六被稱為「土曜日」。
星期的順序
日本星期的順序是依據五行相剋的原理排列。五行相剋指的是一種元素會剋制另一種元素,而被剋制的元素又會剋制另一種元素,以此類推。例如:
- 火剋金
- 金剋木
- 木剋土
- 土剋水
- 水剋火
因此,在日本星期順序中:
- 星期一開始是「月曜日」,因為月亮在五行中剋制太陽。
- 接著是「火曜日」,因為火剋制金。
- 再來是「水曜日」,因為水剋制火。
- 然後是「木曜日」,因為木剋制土。
- 緊接著是「金曜日」,因為金剋制木。
- 最後是「土曜日」,因為土剋制水。
星期習俗
在日本,星期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和迷信。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