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五行】輕鬆查詢你的日 五行!掌握出生秘訣,瞭解自我本質

【日 五行】輕鬆查詢你的日 五行!掌握出生秘訣,瞭解自我本質

五行源於先秦時期,是一種古代中國的哲學觀與思維模式。古代中國不僅將金、木、水、火、土視為民用資源,後來也視為物質的構成要素。五行間相生相剋,使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

五行與陰陽及氣同屬古代中國神秘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風水、算命、相術、占卦、中醫的基本概念之一。

日 五行 Play

五行最初是作為治理原則,由天子奉行。《逸周書·小開武》記載武王尋求治道之極致,周公回答文王曾順應天命,遵循五行原則,維持社會和諧。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稱「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天子要確保人民取得五行資源,以利於生產與生活。五行遂成為: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

日 五行

春秋戰國時期,五行開始與其他事物配對,構成一種分類模式。《荀子·勸學》曰:「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稱五行配有五味、五色、五音。

戰國中晚期至秦漢,五行理論進一步發展,與陰陽、氣、八卦聯繫,擴充其內容。漢代的氣化宇宙論提出,由混沌演化出陰陽二氣,再分化出五行之氣,化生萬物。

戰國時代齊國人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説,將五行與王朝更迭聯繫起來。他認為五行代著季節更替,也預示王朝興衰,以王朝德運來推演歷史。

五行與人體也有關聯,肝臟主憤怒,心臟主喜樂,脾臟主思慮,肺主悲傷,腎主恐懼。

五行與曆法時間變化緊密相關。《禮記·月令》按十二個月令和五行配對,記述天子於各月份的禮儀與政務。

五行屬性對人性格與命運有影響。金屬性之人愛憎分明,重情義,但急躁。木屬性之人温和友善,富有正義感,但固執。

十二時辰與五行相配對的方式如下。兩儀:陰陽走的是一個月中日子的陰陽。四象:午時進入陽,酉時進入少陽,子時進入陰,卯時進入少陰。五行:每個屬性有三個時辰,只要時辰的屬性一致就可以走。

‘日’五行與五行的關係

五行學説源於上古時代的哲學思想與科學探索,認為世界萬物皆由水、火、土、金、木五種基本元素組成,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而傳統紀日法中將一日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又對應一種五行屬性。

時辰 五行
1-3寅時
3-5卯時
5-7辰時
7-9巳時
9-11午時
11-13未時
13-15申時
15-17酉時
17-19戌時
19-21亥時
21-23子時
23-1醜時

相生的關係:

  • 木生火:樹木燃燒產生火焰。
  • 火生土:火焰燃盡後留下灰燼,形成土壤。
  • 土生金:土壤中藴含金屬元素。
  • 金生水:金屬遇熱熔化,產生水氣。
  • 水生木:水分滋養植物,促進生長。

相剋的關係:

  • 木剋土:樹根破壞土地。
  • 土剋水:土壤吸收水分。
  • 水剋火:水澆滅火焰。
  • 火剋金:火焰熔化金屬。
  • 金剋木:金屬砍伐樹木。

在紀日法中,’日’也佔據重要的地位,代表著陽氣。五行上屬火,與地支「午」相合。因此,午時為一日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同時,’日’生於卯時,午時旺於巳時,而午後陽氣逐漸減弱,進入相剋關係的亥時、子時,最終消亡於醜時。

‘日’五行與五行的關係

五行學説源於上古時代的哲學思想與科學探索,認為世界萬物皆由水、火、土、金、木五種基本元素組成,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而傳統紀日法中將一日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又對應一種五行屬性。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