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之卦」概念
變卦的誤解


「變卦」一詞源自易經,意指一個卦的變化。但當代對「變卦」的理解往往與原意相悖,帶有貶義的意味。在易經中,「變卦」指的是與「本卦」相對應的另一個卦象,後天八卦共六十四個卦象,每個卦象由兩個八卦「疊合」而成,稱為「外卦」和「內卦」,讀卦名時會加上外卦和內卦所代表的宇宙元素。例如,「離卦」為內卦,位置在下,「乾卦」為外卦,位置在上,組成了六十四卦之一的「同人卦」,也稱「天火同人卦」。
錯卦、綜卦和交互卦
除了「本卦」之外,易經中還存在幾個主要的「變卦」,包括:
- 錯卦:將「本卦」的六爻位置不變,但陰陽互換,形成錯卦。例如,「天火同人卦」的錯卦為「地水師卦」。
- 綜卦:將「本卦」上下顛倒,形成綜卦。例如,「天火同人卦」的綜卦為「火天大有卦」。
- 交互卦:將「本卦」的第五爻以下與第六爻以上兩部分分別重組,形成上下兩部分的新八卦,這兩個新的八卦再疊合而成交互卦。例如,「天火同人卦」的交互卦為「天風姤卦」。
卦象之間的聯繫
卦象之間的聯繫主要體現在六爻之間的關係,各爻之間的關係分為承、乘、比、應:
- 承:陽爻在上,陰爻在下,稱為承。例如,「天火同人卦」的二爻承九三爻。
- 乘:陰爻在上,陽爻在下,稱為乘。例如,「天火同人卦」的六二爻乘初九爻。
「之卦」的應用
在古代筮法中,占卜所得的卦象中除了「本卦」之外,還會分析幾個主要的「變卦」。「之卦」指的是「本卦」的變卦之一,又稱「變卦」,可以為「本卦」的佔驗提供更多信息。然而,並非所有情況下都需要參考「之卦」。根據春秋筮法的研究,可以確定:
- 一爻變時:考察「本卦」的變爻即可,無需參考「之卦」。
- 二爻變或三爻變時:可以使用不同的解卦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將「本卦」與「之卦」一起使用。
- 四爻變或更多爻變時:原則上建議使用「本卦」解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則並非絕對,不同的筮法可能會有不同的解卦方法。
易經變卦:洞察變動與轉化的智慧
易經變卦,是《易經》中的一種重要卦象推演方法,它通過分析卦象的變化,幫助我們洞察時勢的變動和事物發展的趨勢。
變卦的定義與原理
變卦,是指一個卦象通過某種特定的規則變化為另一個卦象。這種變化可以是由於外在環境的變化、自身內在因素的改變,或是卦主心念的轉變而產生的。易經中,變卦的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概念:
- 六爻變動:每個卦象由六個爻組成,每個爻都可以根據爻位和爻象的變化而產生變爻。
- 卦象相生相剋:不同的卦象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這種關係會影響卦象的變化。
變卦的演算法
易經變卦有不同的演算法,但最常見的是「伏羲變卦法」。伏羲變卦法是根據卦象中爻位和爻象的變化來推演變卦的結果。具體演算法如下:
爻位 | 爻象 | 變爻 | 變卦爻 |
---|---|---|---|
初爻 | 陽變陰 | 兑卦 | 陰爻 |
二爻 | 陰變陽 | 乾卦 | 陽爻 |
三爻 | 陰變陽 | 離卦 | 陽爻 |
四爻 | 陽變陰 | 巽卦 | 陰爻 |
五爻 | 陰變陽 | 坎卦 | 陽爻 |
上爻 | 陽變陰 | 艮卦 | 陰爻 |
變卦的應用
易經變卦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主要包括:
- 預測時勢:通過分析卦象的變化,可以預測未來的時勢發展趨勢。
- 洞察人際關係:變卦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他人與自己的關係變化,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 分析企業經營:變卦可以協助企業領導者分析市場變化,制定適應變化的經營策略。
- 個人運勢分析:變卦可以幫助個人瞭解自己的運勢變化,並採取措施趨吉避兇。
實例分析
以下是一個易經變卦的實例分析:
原卦:乾卦(陽卦)
變爻:二爻變陰
變卦:泰卦(陽卦)
分析:
乾卦代表剛強、奮發向上,而二爻變陰後,卦象轉變成泰卦,代表亨通、順遂。此變卦表明,原先的乾卦狀態雖然有進取之心,但由於二爻變弱,導致力量有所消退,進而轉變成泰卦的亨通順遂之象。
結語
易經變卦是一種古老而深奧的智慧,它幫助我們洞察時勢變動和事物發展的趨勢。通過分析卦象的變化,變卦可以為我們提供寶貴的預測和指引,協助我們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應對挑戰,把握機遇,趨吉避兇。
延伸閲讀…
4. 畫出本卦後,如何找到變卦、互卦、錯卦、綜卦 – url.tw
解卦不看變卦,那為什麼要有變卦?(兼論畫卦之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