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泉穴:肝經要穴,疏通下焦
曲泉穴,為中醫針灸要穴,位處膝部內側,屈膝時橫紋內側端。與肝臟相通,主治腹脹、小便不暢、遺尿、腹瀉、痢疾、陰莖疼痛、瘙癢、陽痿、膝痛等症。


曲泉穴與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起自趾間,沿內足踝上行腿腹內側,交會陰毛部後深入腹腔,分佈胸脅,上至頭部。穴位共有十四處,包括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曲泉穴解剖與治療
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方為曲泉穴位置。施術時直刺穴位 0.5-0.8 寸,或灸艾條 5-10 分鐘。此穴有助疏通肝經,緩解下焦不適,促進氣血流通。此外,尚能滋養肝血,益精強陽,具有補腎固本之功。
穴位名稱 | 位置 | 主治 |
---|---|---|
大敦 | 趾間 | 治頭痛、眩暈 |
行間 | 足背內側 | 治目疾、咽炎 |
太沖 | 離內踝一寸 | 治頭痛、眩暈 |
中封 | 離內踝一寸 | 治腹瀉、腹脹 |
蠡溝 | 小腿內側 | 治腹痛、泄瀉 |
中都 | 離內踝八寸 | 治腹痛、泄瀉 |
膝關 | 離內踝八寸 | 治膝痛、腿麻 |
曲泉 | 膝內側 | 治腹痛、小便不暢 |
陰包 | 大腿內側 | 治陰囊濕疹 |
足五里 | 大腿內側 | 治膝痛、腿麻 |
陰廉 | 大腿內側 | 治腹股溝疼痛 |
急脈 | 小腹 | 治腹瀉、腹痛 |
章門 | 小腹 | 治肝膽疾病 |
期門 | 小腹 | 治肝膽疾病 |
曲全穴:膝蓋疼痛的救命良方
曲全穴,別名膝骨,位於膝蓋內側,大腿股骨內側髁上緣凹陷處。取穴時,可屈膝成90度,用食指順著膝蓋內側摸到凹陷處,即為曲全穴。
曲全穴的作用
曲全穴歸屬於脾經,具有以下功效:
- 疏通膝蓋關節,緩解膝蓋疼痛、腫脹
- 強健膝蓋骨骼,預防膝骨關節炎
- 調理脾胃,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曲全穴的臨牀應用
曲全穴主要用於治療與膝蓋相關的疾病,例如:
疾病 | 症狀 | 治療方法 |
---|---|---|
膝蓋疼痛 | 膝蓋內側疼痛、腫脹 | 按壓或艾灸曲全穴 |
膝骨關節炎 | 膝蓋關節僵硬、疼痛 | 針灸或配合其他穴位按摩曲全穴 |
髕骨外翻 | 髕骨向外偏轉 | 按壓曲全穴,調整髕骨位置 |
膝蓋積水 | 膝蓋內側積液 | 艾灸或按摩曲全穴,促進積液吸收 |
按摩曲全穴的方法
- 按壓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曲全穴,持續1-2分鐘,力度適中,以有痠脹感為宜。
- 艾灸法:在曲全穴上點燃艾條,緩慢燻灸5-10分鐘,以皮膚温熱但不灼傷為度。
- 針灸法:由專業中醫師進行針灸,深度約0.5-1寸,留針15-30分鐘。
注意事項
- 孕婦、糖尿病患者應慎用曲全穴。
- 按壓或艾灸曲全穴時,避免用力過大,以免造成組織損傷。
- 如膝蓋疼痛嚴重,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結論
曲全穴是緩解膝蓋疼痛、強健膝蓋骨骼的有效穴位。通過按摩、艾灸或針灸等方法刺激曲全穴,可以有效改善膝蓋不適,提高生活品質。
延伸閲讀…
曲泉穴
曲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