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原鄉
從唐山渡海來台,先祖們代代相傳,祖居於一衣帶水的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這篇探究「原鄉」與「原鄉人」的文章,將深入探討蕭姓族羣的源流與遷徙史。
何謂「原鄉」?


在日據時期,從中國廣東來台做生意或居住者,都被稱作「原鄉人」。而「原鄉」通常泛指地勢多山的福建和廣東,在台灣人的意識中,並非一個固定的地名,而是代表了先祖的故鄉。
台灣與福建的文化淵源
台灣的閩南語源自中國大陸的秦漢時期,與客家話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台灣民間的風俗習慣、祭祖活動和宗教儀式,都能在福建和廣東找到根源。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至今仍然濃厚。
蕭姓族羣的起源與遷徙
根據《福建姓氏誌第二卷》記載,蕭氏入閩、粵時間甚早。自南北朝梁敬帝時期起,陸續有蕭氏先祖因各種原因,從江西、河南、江蘇等地遷入閩粵兩地定居。之後,其後裔又因種種因素,再次遷徙至全閩各地,甚至遷至廣東梅州、大埔、潮汕等地。
書洋鎮:蕭奮公的發祥地
從書洋到台灣:蕭姓族羣的遷徙
蕭氏族羣從書洋鎮遷徙到台灣的時間不一,途徑也有所不同。根據新北市三芝鄉蕭氏家族的傳説,其祖先在鄭成功平定台灣後就移居於大屯山麓。而大批蕭氏族羣入墾台灣則是在康熙末年以後。
社頭、田中:台灣蕭姓宗族的發源地
在社頭、田中一帶,蕭奮公的後代於清雍乾年間從書洋鎮遷徙而來,披霜露、斬荊棘,逐漸繁衍。他們在彰化田中鎮的崁頂建立了書山祠,用以奉祀蕭氏歷代祖先。書山祠是台灣蕭氏宗族的重要文化象徵。
作者作為蕭奮公的後代,常利用公餘時間前往書洋鎮尋根謁祖。他拜訪了宗親,參觀了土樓羣,感受祖先生活的點滴。通過對歷史的追溯和文化的交流,作者體現了台灣蕭氏後裔不忘祖德源流的傳承。
書山蕭氏族譜:蕭氏家族的歷史見證
書山蕭氏族譜是記錄蕭氏家族世系、人物、事蹟的重要典籍。它由明末清初的蕭廷儀編纂,記載了蕭氏家族自北宋末年至清順治年間的歷史沿革。
書山蕭氏族譜共分10卷,其中:
卷次 | 內容 |
---|---|
卷一 | 蕭氏始祖及世系 |
卷二至卷五 | 各代蕭氏人物傳記 |
卷六至卷七 | 蕭氏科舉仕履 |
卷八 | 蕭氏祠堂及墓地 |
卷九 | 蕭氏族規家訓 |
卷十 | 附錄 |
書山蕭氏族譜記載了蕭氏家族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包括:
- 蕭氏家族的世系源流。
- 蕭氏先祖的生平事蹟。
- 蕭氏後裔的科舉仕履。
- 蕭氏家族的祠堂、墓地和家規家訓。
這些資料不僅對於研究蕭氏家族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為研究明清時期的社會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延伸閲讀…
書山分支車田蕭氏族譜
書山蕭氏族譜(下)
書山蕭氏族譜經過後世多次修訂,流傳至今。其中以清道光年間的修訂本 наиболее完整。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為研究蕭氏家族歷史的必備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