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思想寶庫,文化載體
定義
書,是一種承載文字記述的成本,以文本形式呈現。通常指裝訂成冊的著作,如書籍、刊物、稿件等。書既是知識的容器,又是一種信息的載體。


類別
書分為諸多類別,不同類別側重不同的內容,反映時代面貌、社會思想。常見類別有:
類別 | 特徵 | 例子 |
---|---|---|
文學 | 以語言藝術為重點,傳達思想情感 | 小説、詩歌、戲劇 |
歷史 | 紀述過去事件,解析歷史發展 | 通史、斷代史、專史 |
科學 | 探索自然規律,揭示科學真理 | 物理學、生物學、醫學 |
技術 | 闡釋生產工藝,指導具體操作 | 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技術指南 |
藝術 | 展現文化審美,涵蓋多種藝術形式 | 繪畫、書法、音樂 |
哲學 | 探討基本問題,闡述世界觀、人生觀 | 理念論、存在論、價值論 |
書文化
書文化是一個社會文化現象,體現書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書文化包括:
- 藏書文化:重藏書、精藏書,如皇室藏書、私人藏書、圖書館藏書等。
- 讀書文化:崇尚讀書、勤於讀書,如書院、書社、讀書會等。
- 刻書文化:發明印刷術後興起的書刻文化,促進知識傳播、推動文化發展。
- 書道文化:注重書寫技術、審美價值,如書法藝術、字帖臨摹等。
書的意義
書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深遠意義,作用多元:
認識世界:通過書,人們得以瞭解歷史、探索自然、洞察社會,擴寬知識視野。
傳播文化:書承載着人類文化遺產,記錄時代變遷、思想演化,促進文化交流。
陶冶情操:優秀的文學作品能薰陶情趣、淨化心靈,啓迪智慧、提升人格。
指導實踐:技術類書籍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生產、提高效率,推動社會發展。
書五行
書五行,指中國古代對書籍分類的一種方法,源自於《禮記‧樂記》中「其聲成文,謂之音。其治成律,謂之呂。殺之者謂之歌。歌之者謂之謳。謳之者謂之讌。讌之者謂之詠。詠之者謂之書。書之者謂之詩。」這段話將文學作品分為六類:音、律、歌、謳、讌、詠,最後一類「詠」即為「書」。
《漢書‧藝文志》首次將書籍分為六大類別,稱為「六藝」,包括:經、緯、子、兵、術、文。其中「經」即為儒家經典,也就是五經。
五經
書五行源自於五經分類,五經是指:
經書 | 分類 |
---|---|
詩經 | 詩歌 |
書經 | 歷史 |
禮記 | 儀式 |
易經 | 占卜 |
春秋 | 編年史 |
五行理論
書五行將五經與五行理論相結合,認為每一經書都對應五行中的某一元素:
經書 | 五行 |
---|---|
詩經 | 木 |
書經 | 火 |
禮記 | 土 |
易經 | 金 |
春秋 | 水 |
書五行特點
書五行分類具有以下特點:
- 涵蓋性廣:涵蓋了當時最重要的文學著作,具有代表性。
- 系統性強:以五行理論為依據,分類清晰有條理。
- 象徵意義:將五經與五行相聯繫,突顯了五經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流傳深遠:書五行分類方法流傳至今,依然對中國書籍分類有一定影響。
後續影響
- 隋書‧經籍志:沿用了書五行分類法,並增加了史、集兩類。
- 四庫全書總目:以書五行分類法為基礎,將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
書五行分類法不僅是中國古代書籍分類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體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