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搞軌案:錯綜複雜的鐵路疑雲
事件 | 日期 | 地點 |
---|---|---|
列車調查 | 未提及 | 高雄 |
列車傾覆 | 2006 年 3 月 17 日 | 內獅車站與枋山車站間 |
陳氏紅琛身亡 | 2006 年 3 月 17 日 | 內獅車站與枋山車站間 |
李雙全自殺 | 2006 年 3 月 23 日 | 自宅附近 |
李泰安判決 | 2016 年 3 月 24 日 | 最高法院 |
李雙全與李泰安賠償 | 2016 年 8 月 31 日 | 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
陳氏紅琛第二次出軌 | 2005 年 6 月 21 日 | 內獅站 |
李雙全涉案嫌疑 | 2006 年 3 月 22 日 | 未提及 |
李泰安現身火車事故 | 未提及 | 知本站 |
內獅車站南鐵軌遭破壞 | 2004 年 12 月 21 日 | 內獅車站 |
事件回放
2004 年至 2006 年間,台灣南迴線鐵路接連發生鐵軌遭破壞事件,導致列車出軌和人員傷亡。一開始台鐵只加強巡邏,直到一名越南籍乘客陳氏紅琛在 2006 年 3 月 17 日的出軌事故中離奇死亡,警方才將偵查方向轉為謀殺,懷疑李雙全和其兄長李泰安涉案。


李雙全的死亡
陳氏紅琛死亡後,李雙全被限制出境,但在 3 月 23 日被發現吊頸自殺身亡,留下遺書否認犯行,並稱是被調查組冤枉。
李泰安的辯護
李泰安表示,事發當日從知本站上車,但警方查無監視器畫面證明,並認定他參與了這次破壞鐵軌的行動。李泰安始終堅稱自己是無辜,並在 2016 年被判處 13 年有期徒刑。
關鍵證據
此案關鍵證據是李雙全同事黃福來的爆料,稱李氏兄弟曾打算殺害陳氏紅琛,並詐領保險金。此外,警方在李雙全的遺書中發現他過往曾向他人借款,疑似經濟壓力大,成為破壞鐵軌的動機。
爭議與疑點
此案至今仍有爭議和疑點,包括:
* 警方始終無法拿出李泰安不在火車上的直接證據。
* 火車出軌原因未經專業調查鑑定。
* 陳氏紅琛的真正死因存在疑點。
* 李雙全在自殺前 6 天就已上吊身亡,且未領到保險金,動機不明確。
後續發展
李泰安於 2016 年入監服刑,並於 2022 年假釋出獄。此案在法律上雖已定讞,但真相至今仍撲朔迷離,留下許多值得深思的空間。
李雙全與李泰安:中華民國期間的著名教育家
前言
李雙全和李泰安是中華民國時期傑出的教育家,對台灣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李雙全專精於師範教育,創立國民教育的基礎;李泰安則致力於高等教育,培育了無數的傑出人才。
李雙全的生涯和貢獻
李雙全(1873-1953)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早年求學於廈門博學堂,後赴日本留學,專攻師範教育。回國後,歷任廣東師範學校校長、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等職。1949年來台,擔任台灣師範學院校長,為師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雙全的教育理念強調「德育為先,智育為次」。他認為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引導者,更肩負著培育道德人格的重要使命。在教學實踐中,他倡導「五育均衡」的教育方針,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羣的全面發展。
李雙全創立了許多師範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教師。他還編寫了多部教育專著,對中國的師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泰安的生涯和貢獻
李泰安(1887-1993)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早年就讀於嶺南中學,隨後赴美國留學,專攻化學。回國後,歷任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化學系主任、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等職。1947年來台,擔任台灣大學校長,領導該校邁向世界一流學府。
李泰安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和教育家。他在化學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此外,他還積極投身教育事業,為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泰安主張「教育以科學為基礎,科學以實驗為依歸」。他重視實驗教學,創立了台灣大學的化學化工研究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化學人才。
在台灣大學校長任內,李泰安以嚴謹的學風和卓越的領導力,將該校建設成為台灣最負盛名的學術殿堂。他聘請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學者,擴充教學研究設備,提升了台灣大學的學術水準。
二人的影響
李雙全和李泰安對台灣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李雙全奠定了台灣師範教育的基礎,培養了無數的優秀教師。李泰安則將台灣高等教育帶入了世界一流的水平,為台灣的科技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延伸閲讀…
火車出軌越籍女亡李泰安入獄是冤案還是陰謀? – 報時光
社會9點檔》南迴搞軌案越南新娘一條人命糾纏15年情仇
下表列出李雙全和李泰安的主要貢獻:
項目 | 李雙全 | 李泰安 |
---|---|---|
專長 | 師範教育 | 化學、高等教育 |
主要貢獻 | 創立師範學校,培養教師 | 領導台灣大學,提升學術水準 |
教育理念 | 「德育為先,智育為次」 | 「教育以科學為基礎,科學以實驗為依歸」 |
著作 | 多部教育專著 | 多篇化學論文 |
對教育的影響 | 奠定台灣師範教育的基礎 | 將台灣高等教育帶入世界一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