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什麼?看這張就對了 | 餐廳老闆不説的點菜秘訣 | 這張菜單讓選擇困難症消失

每次走進餐廳,桌上菜單總是第一個抓住我目光的東西。那種翻開菜單的期待感,就像拆禮物一樣讓人興奮,特別是遇到設計特別的菜單時,整個用餐心情都會跟著好起來。現在很多店家都很用心,菜單不再只是單純的價格表,而是融入品牌故事和特色,甚至會搭配季節限定菜色,讓客人每次來都有新鮮感。

說到菜單設計,其實大有學問。字體大小要剛好讓客人看得清楚,又不能太死板;菜色分類要明確,不然客人翻來翻去會很阿雜。有些店家還會在菜單上加點小巧思,像是用插畫介紹食材來源,或是標註人氣排行榜,這種貼心的小細節真的會讓人印象深刻。我尤其喜歡那種有照片的菜單,雖然有人覺得這樣很俗氣,但對選擇障礙的人來說,看到實品照真的比較好決定要吃什麼。

這裡整理了幾種常見的菜單類型,給想開店的朋友參考:

菜單類型 優點 缺點
傳統紙本菜單 質感好、耐用 更新菜色成本高
塑膠護貝菜單 防水防油、容易清潔 看起來比較廉價
電子QR碼菜單 環保、更新方便 老人家可能不會操作
黑板手寫菜單 文青感十足、有溫度 字跡不清容易造成誤會

最近還看到有些高級餐廳會用平板電腦當菜單,不僅能看照片,還能直接看到料理影片,超級高科技的。不過我個人還是偏愛實體菜單的手感,特別是那種厚實的紙張拿在手上的感覺,很有儀式感。而且實體菜單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隨手寫備註,像是不加蔥、要加辣這種需求,直接畫在菜單上比跟服務生講半天還清楚。

天氣熱的時候,最怕拿到那種黏黏的菜單,感覺就很倒胃口。所以很多店家現在都會定期更換菜單,或是用抗菌材質來製作。記得有次去一家火鍋店,他們的菜單竟然是防水布做的,不小心打翻飲料也不用擔心,這個設計真的很聰明。看來菜單不只是點菜的工具,更是展現店家品味的重要門面啊。

桌上菜單

1. 餐廳老闆如何設計吸睛的桌上菜單?這個問題其實藏著很多小細節要注意。首先菜單不只是放菜名跟價格那麼簡單,它可是客人坐下來第一個接觸到的「無聲服務生」呢!想要讓客人一翻開就忍不住想點餐,從材質選擇到排版設計都要花心思。

現在很多餐廳都會用厚實的牛皮紙或特殊材質來做菜單,拿在手上有質感又不容易弄髒。字體大小也很重要,老人家看不清楚小字的話,再好吃的菜也吸引不了人。建議主推菜色可以用大一點的字體或不同顏色標示,像我們台灣人最愛的「招牌滷肉飯」就可以特別凸顯出來。

菜單排版可以參考這個簡單表格:

重點項目 設計技巧
主推菜色 放在右上角(視線第一落點)、加大字體、搭配圖片
價格標示 避免使用$符號,直接寫數字更親切(例:120元)
菜色分類 用色塊或線條區分前菜、主餐、飲料,方便客人快速找到想吃的
特殊標註 辣度、素食、人氣推薦等用小圖示標示,比文字說明更直覺

圖片絕對是加分關鍵!現在很多餐廳會請專業攝影師拍菜色,一道看起來油亮誘人的三杯雞照片,比單純寫「三杯雞」三個字有吸引力多了。不過要注意照片顏色要真實,修圖修過頭反而會讓客人覺得被騙。另外可以在菜名旁邊加簡短描述,像是「使用溫體豬肉每日現滷」這種話術,會讓人更想點來吃吃看。

最後記得定期檢查菜單狀況,有些餐廳的菜單邊角都捲起來了還在使用,這樣第一印象就扣分啦!建議至少每季要換新一次,順便調整菜色內容。如果是季節限定商品,更要用特別的設計讓客人一眼就注意到,像是加個「夏季限定」的閃電標籤就很有效。

2. 為什麼有些桌上菜單會讓人看了就想點?這個問題其實跟心理學和設計巧思有很大關係。你有沒有發現,走進某些餐廳翻開菜單時,會莫名被幾道菜吸引?這可不是偶然,而是店家精心安排的結果。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讓人忍不住想點的菜單背後的小心機。

首先,菜單的排版和視覺設計超級重要。研究顯示,人的視線會自然被特定區域吸引,像是右上角或中央位置。聰明的店家會把利潤高或招牌菜放在這些”黃金位置”,再搭配吸睛的照片或特殊字體,讓你一眼就看到它們。例如:

菜單設計技巧 效果
使用方框或色塊凸顯特定菜品 增加78%點擊率
加入”主廚推薦”等標籤 提升65%選擇機率
價格不按數字大小排列 減少顧客比價行為

其次,菜名的描述方式也很關鍵。與其寫”牛肉漢堡”,不如改成”美國安格斯牛小排手打漢堡,搭配獨家秘製醬料”,這種具體又帶點故事性的描述,會讓人在腦中自動想像美味畫面。實驗證明,加入形容詞的菜名能讓銷量提升27%。而且台灣人特別吃這套,看到”古早味”、”祖傳秘方”這種字眼就會覺得很親切。

最後是價格的呈現手法。你有注意到嗎?很多菜單會刻意去掉”$”符號,直接用數字標價,這是因為少了貨幣符號會減輕消費時的痛感。還有些店家會把高價位菜品放在最前面,讓後面的價格看起來相對親民,這種”錨定效應”在心理學上超級有效。

桌上菜單

3. 什麼時候該更新餐廳的桌上菜單?這個問題其實困擾很多老闆,畢竟換菜單不只是印幾張紙那麼簡單,還要考慮成本、客人反應和季節變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判斷標準,讓你輕鬆掌握換菜單的最佳時機。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季節轉換的時候,特別是像台灣這種四季分明的地方。夏天客人看到熱騰騰的鍋物菜單就想逃,冬天推冰品也是自找麻煩。建議在季節交替前2-3週就準備好新菜單,這樣才能抓住客人當下的飲食需求。另外食材價格波動大的時候也要考慮調整,比如最近海鮮漲價厲害,與其硬撐不如換成當季便宜的食材組合。

再來就是要觀察客人的點餐習慣。如果你發現某些菜色長期沒人點,或是常被客人要求客製化(例如「不要加XX配料」),這就是很明顯的換菜單訊號。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格,幫你判斷哪些情況需要更新菜單:

情況類型 具體表現 建議動作
季節變化 菜單與當季食材不符 每季調整1次
成本問題 原料價格波動超過20% 立即檢視替換選項
客人反饋 特定菜色點擊率低於5% 2週內測試新菜
設備更新 新增廚房器材 1個月內開發新菜式

最後別忘了特殊節日也是換菜單的好時機,像是過年、中秋節這種聚餐旺季,客人會期待看到應景的菜色。這時候推出限定版菜單不僅能創造話題,還能順勢調整價格。另外如果餐廳剛做完裝修或換了新主廚,菜單當然也要跟著升級,讓客人感受到整體的改變。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