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
原產於中國南部的朱槿,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又稱赤槿、日及、佛桑、扶桑、紅扶桑、紅木槿、火紅花、照殿紅、宋槿、花上花、土紅花等。歐洲各語系因其拉丁學名 Hibiscus rosa-sinensis,而稱朱槿為中國薔薇。
在温和潮濕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廣泛種植著朱槿,而温帶美歐地區對朱槿的熱情也絲毫不減。在氣温温和、有充足陽光的地方栽培,朱槿可以全年開花,夏季和秋季花開最盛。


朱槿的花朵碩大,花期漫長,花色豐富多樣。早期的朱槿花色以紅色為主,但隨著時代進步和雜交技術的發展,現今的朱槿花色已囊括了紅、橘、黃、白、淡紫、棕等六大基本顏色,甚至還有藍、綠、金黃、橙桃、棕褐、銀灰和白等多種變化。
除了花色繁多,朱槿花的形狀也千變萬化,有單生、雙生、頂生等類型,甚至還有花絲筒上長有花瓣的冠羽型單瓣朱槿,外觀獨特迷人。植株部分,朱槿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直而多分枝,葉色濃綠,具有粗鋸齒或缺刻。
朱槿的用途廣泛,既可盆栽觀賞,也可地栽用以做為圍籬。此外,朱槿的嫩葉富含營養價值,可作為菠菜的替代品,花朵也可製成醃菜、蜜餞等食品。
朱槿的種植和養護相對容易,偏好温和濕潤、光照充足的環境,但耐旱耐陰能力一般。在氣候温和地區,朱槿可地栽或盆栽,在氣候較冷的地區,則建議盆栽以方便冬季移入室內保暖。
總之,朱槿是一種花色絢麗、用途多樣的觀賞植物,在園藝界中備受歡迎。其豐富的變異和適應力使其成為許多氣候條件下理想的景觀和庭院植物。
桑扶花:中醫瑰寶,養肝明目
引言
桑扶花,又稱桑寄生花,是一種寄生在桑樹上、花期鮮艷奪目的植物。在中醫學中,桑扶花被視為滋補肝腎的珍貴藥材,具有養肝明目、補氣血等功效。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桑扶花的藥用價值、作用方式和臨牀應用。
植物學簡介
- 科屬:桑寄生科桑寄生屬
- 學名:Loranthus parasiticus (L.) Merr.
- 形態:桑扶花生長在桑樹枝幹上,呈灌木狀。花期為4-6月,花朵呈黃綠色,下垂成串。果實為肉質漿果,成熟時為紫黑色。
藥用成分
桑扶花含有豐富的藥用成分,包括:
成分 | 作用 |
---|---|
槲皮素 | 抗氧化、抗炎 |
山奈酚 | 利尿、降血壓 |
槲皮苷 | 抗病毒、保肝 |
咖啡酸 | 抗菌、抗氧化 |
藥理作用
- 養肝護肝:桑扶花能保護肝細胞,抑制肝組織纖維化,改善肝功能,緩解肝炎和肝硬化等肝病。
- 明目清肝:桑扶花能改善肝血不足導致的視力減退、乾眼症和白內障等眼部疾病。
- 補氣血:桑扶花能補益肝腎氣血,改善氣虛血弱、貧血和疲勞症狀。
- 抗炎消腫:桑扶花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關節炎、風濕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 利尿降壓:桑扶花能促進利尿,降低血壓,緩解水腫和高血壓等症狀。
臨牀應用
桑扶花在中醫臨牀中廣泛應用於以下疾病的治療:
- 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 肝硬化:肝硬化早期、代償期。
- 眼部疾病:視力減退、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等。
- 氣血虛弱:貧血、疲勞、氣短等。
- 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
- 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水腫等。
用法用量
- 湯劑:取桑扶花15-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 泡茶:取桑扶花5-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 藥酒:取桑扶花100克,白酒500克,浸泡1個月後飲用。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桑扶花性平,一般不會對孕婦造成不良影響。但由於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應諮詢醫師後再使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桑扶花偏於滋膩,脾胃虛弱者服用後可能出現腹瀉、噁心等症狀。
- 藥物配伍:桑扶花與其他中藥材配伍時,應注意其藥性相合相剋。具體用藥方式應諮詢合格的中醫師或藥師。
結論
桑扶花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植物,在中醫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養肝明目、補氣血等功效經過歷史的驗證和現代科學的研究。臨牀應用廣泛,對多種疾病的防治具有顯著效果。然而,在使用桑扶花時應注意其注意事項和藥物配伍,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延伸閲讀…
朱瑾【扶桑花】這樣做,一整個夏天就會花開不斷,不爛根不黃葉
扶桑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