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白穴:面部明亮之源
陽白穴,位於額部中心,瞳孔正上方,眉上約1/3折點處。取穴時,患者可坐姿或卧姿,取穴需精準,由眉中點直上至前髮際線約為二釐米處。
功效
陽白穴主治頭痛、眩暈、目痛、眼周疼痛、雀斑,對三叉神經痛、乾眼症等也具有顯著療效。此外,陽白穴還能補益陽氣,提神醒腦。


解剖
陽白穴位於額部,解剖構造包含:
– 額肌:運動時有助於眉毛抬高
– 額神經外側支配:提供額部感覺
– 額動靜脈外側支配:供應額部血液循環
操作
取陽白穴時,沿著眉毛中點或眉頭、眉梢方向斜刺0.5~1寸。針刺方法視穴位狀態而定:
– 寒症:點刺出血或艾灸補氣
– 熱症:瀉針放氣
配穴
頭風暴發、眉毛間痛:陽白、合谷、解溪穴
禁忌
針灸陽白穴時應避免灸之,以免灼傷皮膚。
穴位名解
陽白穴位於額部正中,形狀白皙明亮,有陽氣上升、明目清心的作用,故名。該穴在面部中樞,集聚著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天部氣血,吸收天部濕冷之氣化為陽熱温煦,明亮面部,故又稱足少陽陽維之會。
名詞 | 描述 |
---|---|
陽白穴 | 位於額部,瞳孔正上方,眉上約1/3折點處 |
足少陽陽維之會 | 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在天部的交會處 |
頭痛 | 頭部脹痛或鞭打感 |
眩暈 | 天旋地轉、頭昏眼花 |
目痛 | 眼睛疼痛 |
眼周疼痛 | 眼眶周圍疼痛 |
雀斑 | 皮膚上出現的小塊狀色素沉澱 |
三叉神經痛 | 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劇烈疼痛 |
乾眼症 | 眼睛淚水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快造成的不適 |
取穴 | 定位並刺入穴位 |
艾灸 | 點燃艾草條對穴位進行燻熱 |
瀉針 | 將針刺入穴位並旋轉放氣 |
頭風暴發 | 頭痛發作劇烈 |
灼傷 | 皮膚因接觸高温而造成的損傷 |
天部 | 頭頂、面部,引申為陽氣聚集之處 |
明目 | 清晰明亮眼睛 |
温煦 | 温暖和煦,形容氣血暢通 |
楊白穴:全真道開山祖師的武學傳奇
在武俠小説中,楊白穴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名字,他是全真教的開山祖師,武功蓋世,絕技無雙。在真實的歷史中,楊白穴確實存在,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武術大師和宗教領袖,對中國武術和宗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平事蹟
楊白穴,原名楊伯安,生於金宣宗興定六年(1220年),卒於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他早年從師羅山真人郝大通,學習丹道和武術。後來,他隱居於華山,潛心修煉,創立了全真教的獨門武術「五毒神功」和「五雷天心正法」。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他收王重陽、丘處機等七位弟子,後世尊稱為「全真七子」。
武術成就
楊白穴在武學方面的造詣極深,被譽為「金國第一高手」。他的武功以輕靈飄逸、變化莫測著稱,擅長內功、輕功、劍術和掌法。其中,「五毒神功」是他最著名的絕技,可以運用五毒的力量克敵制勝;而「五雷天心正法」則是全真教的最高武學,威力強大,可以役使雷電。
表格:楊白穴的武學成就
武功 | 特點 |
---|---|
五毒神功 | 運用五毒的力量克敵制勝 |
五雷天心正法 | 役使雷電,威力強大 |
劍術 | 輕靈飄逸,變化莫測 |
掌法 | 內力深厚,剛柔並濟 |
宗教思想
除了武術成就,楊白穴也是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他提倡清心寡慾、濟世救人,創立了「全真教」,主張「內守金丹,外行仁義」。全真教後來成為中國道教的主要派別之一,對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傳奇故事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楊白穴的神奇故事。相傳,他曾連續七七四十九天不眠不休,終悟得「五毒神功」的奧秘。傳説他還能飛檐走壁,踏雪無痕,出神入化。民間對楊白穴的崇拜,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武俠小説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楊白穴不僅是中國武術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國道教史上的一代宗師。他的武學成就和宗教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全真教至今仍是中國三大道教派之一,而「五毒神功」和「五雷天心正法」等武功依然在武林中廣為流傳。楊白穴是一位傳奇性的武術大師和宗教領袖,他的事蹟至今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