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修的規劃藍圖:平面設計圖解讀
簡介
平面設計圖是室內裝修中的重要溝通橋樑,設計師透過平面圖將住宅空間的雛形藍圖呈現在紙面上,涵蓋材質、動線、傢俱配置、尺寸和門窗位置,幫助屋主和設計師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圖面解析
常見的平面圖面類型包括:
- 平面圖:從天花板俯視角度繪製,展示空間格局、動線和物件配置。
- 立面圖:從櫃體正前方平視角度繪製,顯示尺寸、材質、造型設計,以及櫃體與天花板和地板的關係。
- 內部詳圖和剖面圖:呈現櫃體內部規劃,詳細説明內部層板數量、間距、抽屜組數、尺寸和其他五金配件。
- 施工設計圖:明確標示具體做法,包括材料規格、精準尺寸和接口位置等資訊。
審查平面圖的注意事項
閲讀平面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方位朝向:確定平面圖的指南針方向。
- 電梯位置和當層户數:影響居住舒適度和服務品質。
- 樑柱位置:瞭解其對室內空間的影響。
- 比例尺:準確估算實際空間距離。
- 大門入口位置:依序辨識空間分佈。
天花板設計
除了傳統的平頂天花板,還有其他天花板裝飾類型可供選擇:
- 木皮天花包樑藏線:美化空間,同時隱藏管線。
- 弧形天花搭配燈帶:減弱大樑的厚重感。
- 杉木天花平鋪延展:擴大視覺空間。
- 倒L型天花板:全面遮蓋樑柱。
- 弧形天花板:豐富空間層次。
樑下高度
樑下高度是指從樑的底部到地板的垂直距離,影響室內空間的佈局和美觀。適當的樑下高度可創造舒適寬敞的生活環境,而過低的樑下高度會產生壓迫感。以下為台灣常見的樑下高度標準:
- 壓迫感:過低的樑下高度會產生壓迫感,影響活動和情緒。
- 裝潢限制:樑下高度受限,可能會限制吊燈、窗簾和其他裝潢的選擇。
- 生活不便:樑下高度過低,較高的個子可能會磕碰到樑,造成日常生活不便。
如果遇到樑下高度過低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改善:
- 調整樑的尺寸:在建築施工階段,可以調整樑的尺寸,以提高樑下高度,但會增加施工成本。
- 局部吊頂:在樑下區域進行局部吊頂,提高局部區域的樑下高度。
- 巧妙燈光設計:利用燈光設計,弱化低樑下高度的視覺感受。
- 傢俱配置調整:調整傢俱配置,避免高大傢俱放置在樑下區域。
- 裝飾物品點綴:利用裝飾物品,例如畫作或掛毯,分散注意力,降低樑下高度的影響。
樑下高度:室內空間規劃的必知要素
樑下高度是室內規劃中的一項重要考量,它決定了室內空間的可用高度,影響傢俱擺設、動線規劃和整體空間感。以下本文將深入探討樑下高度的相關知識,提供實務建議,協助您打造舒適且美觀的室內空間。
何謂樑下高度?
樑下高度是指從地板表面到樑體下緣的垂直距離。樑體是支撐樓板或屋頂的結構構件,通常呈橫向分佈。樑下高度影響著室內空間的高度可用,過低的樑下高度會造成空間壓迫感,並限制室內設計的彈性。
樑下高度的標準
樑下高度因建築類型、使用目的和法規要求而異。一般而言,住宅的樑下高度約為2.4公尺至2.8公尺,而商業空間或公共場所則可能更高。以下表格列出不同類型空間對樑下高度的建議值:
空間類型 | 建議樑下高度 |
---|---|
住宅 | 2.4-2.8公尺 |
商業空間 | 2.8-3.2公尺 |
公共場所 | 3.2公尺以上 |
樑下高度的影響因素
樑下高度受以下因素影響:
- 結構需求:樑的跨度、荷載和材料強度等因素決定了樑的尺寸,進而影響樑下高度。
- 法規限制:建築法規對於室內空間的高度和通風等要求,也會影響樑下高度。
- 設計考量:設計師可能會根據空間的用途、美學考量和光線需求等因素,調整樑下高度。
如何處理低樑下高度
如果樑下高度過低,可以採用以下方法處理:
- 避開樑體上方區域:在規劃傢俱配置時,避免將大型傢俱或吊燈放置在樑體下方,以免造成空間壓迫感。
- 使用低矮傢俱:選擇高度較低的傢俱,例如矮書桌、沙發和牀,以節省空間。
- 懸吊系統:利用懸吊系統將照明或儲物架安裝在樑體下方,不僅能增加收納空間,還能減輕壓迫感。
- 間接照明:採用間接照明,例如壁燈或隱藏式燈帶,可以讓光線均勻分佈,營造寬敞感。
- 淺色裝潢:使用淺色調的牆面和傢俱,可以反射光線,讓空間顯得更明亮通透。
結論
樑下高度是室內空間規劃的關鍵要素,它影響著空間可用高度、傢俱擺設和整體空間感。瞭解樑下高度的標準、影響因素和處理方式,有助於打造舒適宜居且美觀的室內空間。設計師和業主應密切配合,根據實際需求和設計考量,規劃樑下高度,創造理想的生活或工作環境。
延伸閲讀…
天花板高度與樑下高度討論
破解低矮樓層及厚重樑柱的輕量化設計 – 居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