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對於樓梯間未裝窗户的設計,原PO表達存疑,認為不僅有墜落風險,更會讓風雨入侵,造成不便。然而,設置窗户與消防安全考量衝突,必須權衡兩者之間的利弊。]
項目 | 説明 |
---|---|
樓梯間窗户設置 | 消防安全考量,避免人員逃生時受阻 |
防煙區劃 | 隔離煙霧,保障安全 |
排煙口 | 疏散煙霧,降低危險 |
外牆或排煙風道 | 排煙口設置位置 |
樓地板面積 | 500平方公尺以下可設置防煙壁區劃 |
問題探討


原PO質疑樓梯間未裝設窗户的設計,認為存在安全隱患和環境影響。建商則解釋,此設計符合消防安全規定,以防止逃生時人員受阻。
消防安全考量
消防安全規範中,樓梯間作為人員疏散通道,要求避免設置窗户,以確保在火災時不因空氣對流助長火勢或產生煙霧而阻礙逃生。
防煙區劃
為防止煙霧擴散,建築物會被劃分為不同區域,並設置防煙牆或防火門。這些區域的樓地板面積必須小於500平方公尺,以限制煙霧擴散範圍。
排煙系統
排煙系統包括排煙口和排煙風道,旨在疏散煙霧,降低人員吸入濃煙的風險。排煙口應設置在天花板或天花板下方80公分處,並與外牆或排煙風道相連。
權衡利弊
樓梯間窗户的設置與消防安全考量之間存在衝突。一方面,窗户可以提供自然採光和通風,改善建築環境。另一方面,窗户可能會影響消防逃生安全,因此在設計中需要妥善權衡兩者之間的利弊。
樓梯開口的設計與安全考量
樓梯是住宅中不可缺少的結構,作為樓層間的連接,樓梯的設計不僅影響著建築物的整體美觀,更與使用者行進的安全息息相關。其中,樓梯開口作為樓梯與樓層空間的交會處,其設計尤為重要,涉及到安全、結構、通風等多方面考量。
樓梯開口安全規範
為確保樓梯開口的安全,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制定了一系列規範和要求。以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編》(以下簡稱《建規》)為例,其對於樓梯開口安全設置規定如下:
項 目 | 規 定 |
---|---|
開口面積 | 室內樓梯開口面積不得小於 1/12 樓層面積,室外樓梯不得小於 1/20 樓層面積 |
扶手高度 | 樓梯靠外側或開放邊緣之扶手高度不得小於 90 公分,若臨空高度超過 2 公尺時,扶手高度應提升至 110 公分 |
欄杆間距 | 扶手及欄杆等防護措施之間的間距不得大於 11 公分,以防止兒童探頭或夾傷身體 |
踏板深度 | 踏板深度不得小於 28 公分,踏板高度不得大於 18 公分 |
樓梯開口結構與通風
除了安全考量外,樓梯開口的設計還需考量結構與通風等因素:
結構
樓梯開口位於樓板下方,對樓板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樓梯開口時,需要考慮開口的尺寸、形狀、位置以及對樓板承載力的影響。
通風
樓梯開口通常是樓層間通風的途徑之一。適當的樓梯開口尺寸和位置設計可以促進空氣流通,改善樓梯間和樓層空間的空氣品質。
樓梯開口不同類型
樓梯開口可以根據其形狀、尺寸和設計風格分為不同的類型,常見的類型有:
- 方形開口:最常見的類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易於安裝防護措施。
- 長方形開口:類似方形開口,但長寬比例較大,常使用於空間較大的樓梯間。
- 圓形開口:較為美觀,但結構強度較低,安裝防護措施時需注意圓弧處理。
- 異形開口:形狀自由多變,可以滿足不同空間的設計需求。但異形開口需要特殊加工,成本較高。
樓梯開口設計建議
在對樓梯開口進行設計時,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延伸閲讀…
第三章樓梯
大樓梯間出現「大洞」?建商解釋令他懷疑內行人一看狂讚
- 滿足安全規範,確保使用者安全。
- 考慮結構強度和通風需求,平衡不同因素。
- 選擇適合空間設計風格的開口類型。
- 注意踏板深度和高度,使行進舒適且安全。
- 加強扶手和欄杆的設計,避免事故發生。
透過周全的樓梯開口設計,不僅可以提升樓梯使用的安全性,還能夠改善建築物的整體美觀和空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