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樹葡萄,這顆遍佈枝幹的紫黑色的珍寶,早已在台灣落地生根逾半世紀。它雖名為葡萄,卻與真正的葡萄相去甚遠,屬於桃金孃的一員,擁有令人垂涎的養分。
從觀賞到食用
早期的樹葡萄,多見於庭園,以其優雅的樹姿和茂密的枝葉點綴景緻。隨著時間推移,農民們發掘了它的食用價值,專門栽種,使其走入大眾的視線。
種植要領


樹葡萄適宜於陽光充裕、灌溉充足的環境。淺根特性使其易於種植,但也需注意排水性良好,以免根系受損。台灣的氣候普遍適合樹葡萄生長,唯冬季氣温驟降時需妥善防寒。
樹葡萄長成
樹葡萄生長緩慢,但壽命長,隨著樹齡增長,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邱宗平,一位樹葡萄種植專家,將樹葡萄種植在土丘上,搭配蜿蜒的溝渠,以確保灌溉和排水順暢。此外,他堅持不使用農藥和除草劑,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矮化植株
邱宗平指出,樹葡萄易受颱風影響,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他實施矮化策略,一方面方便採摘,另一方面避免強風造成枝條受損。
美味秘密
樹葡萄需待充分成熟才能展現其美味。成熟的果實顏色透亮,帶有明亮光澤。張淑芬,一位農業專家,建議選擇顆粒飽滿、果皮全黑的果實享用,才能品嘗到葡萄、百香果和蜜桃交融的甘甜香氣。
營養成分
樹葡萄果實富含花青素、氨基酸、維生素E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其抗氧化特性廣受重視。
緣起巴西
台灣的樹葡萄源自於巴西,於西元1962年經由巴西苗木和夏威夷種子引進。農試所保存著樹齡接近50年的樹葡萄,堪稱台灣樹葡萄的先祖。
其他知識
樹葡萄與葡萄不僅外觀相似,其生長方式也截然不同。樹葡萄的花朵和果實攀附在整個植株上,而葡萄則是以串狀懸吊。此外,樹葡萄屬於喬木,成熟植株可達數公尺高度,與葡萄的藤本植物特性形成鮮明對比。
樹葡萄種植:入門指南
樹葡萄種植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成為熱門的農產產業。本文將深入探討樹葡萄種植的關鍵步驟、技術和注意事項。
品種選擇
樹葡萄品種多元,各具特色。常見品種包括:
品種 | 特點 |
---|---|
巨峯葡萄 | 果實大、飽滿、甜度高 |
紐約葡萄 | 果實較小、皮薄無籽、風味獨特 |
黑後葡萄 | 果實深紫色、甜而不膩、抗病性強 |
種植環境
樹葡萄對環境的要求較高,最適宜的種植環境如下:
- 温度: 15-30°C
- 光照: 充足陽光
- 土壤: 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
- pH值: 5.5-6.5
育苗
樹葡萄可用扦插或嫁接法育苗。扦插法適合用於無籽品種,而嫁接法則適用於有籽品種。
扦插法:
- 選擇成熟枝條,剪取約15-20公分長度。
- 去除下端葉片,只保留頂端2-3片葉子。
- 斜插於已準備好的育苗牀中,深度約5-7公分。
- 保持土壤濕潤,並提供適當的遮蔭。
整地與定植
- 整地: 將種植區深翻,清除雜草和石塊。
- 開穴: 依照品種特性,挖設寬約40-60公分、深約30-50公分的種植穴。
- 施肥: 在種植穴底施入適量有機肥或複合肥。
- 定植: 將育苗株放入種植穴中,填滿土壤並稍微壓實。
搭架與修剪
樹葡萄株蔓生性強,需要搭設棚架以支撐。常見的棚架方式包括棚式、折蔓式和雙層式。
修剪: 定期修剪樹葡萄枝條,可促進新梢生長、結果良好。修剪方式包括:
- 冬季修剪: 修剪完老枝、病枝和過密的枝條。
- 春季修剪: 剪除砧木抽生的新芽,保留主蔓上2-4個芽眼。
- 夏季修剪: 剪除過長的枝條和側枝,以促進通風。
授粉
樹葡萄為雌雄異花植物,需要人工授粉才能結果。人工授粉方法包括:
- 手動授粉: 將雄花的花粉收集在容器中,再塗抹至雌花的柱頭上。
- 振動授粉: 使用振動器將雄花植株花粉抖落至雌花植株。
施肥與灌溉
樹葡萄需肥量較大,應定期施肥。施肥以有機肥和複合肥交替使用。
灌溉頻率應視天氣狀況和土壤墒情調整。一般而言,春季和夏季需要較頻繁灌溉,冬季和秋季則可適度減少。
- 藥劑防治: 針對不同病蟲害,使用適當的藥劑進行防治。
- 物理防治: 使用防蟲網或粘蟲板等物理方式防治蟲害。
-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或生物防治劑防治病蟲害。
採收與儲藏
樹葡萄果實成熟時,果皮顏色會轉變成紫黑色。此時可進行採收。採收後應立即冷藏,以保持新鮮度。在適當的儲藏條件下,樹葡萄可儲藏約1-2個月。
結語
樹葡萄種植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管理措施和注意事項,方能獲得豐碩的收成。希望本指南對有志於樹葡萄種植的農友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