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沖毛澤東故居]坐落於中華湖南韶山市韶山沖上屋場,乃1893年毛澤東誕辰之處。昔年,國民政府曾沒收其址,然於建國後(1950年)據原貌修復,並入選為1961年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如今迎來新生,化身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一舉躍升為國內唯一全面展現毛主思想與風範的紀念殿堂。紀念館藏品豐富,計有文物遺文獻品6.3萬餘,其中毛澤東晚年遺物逾6千件。館舍分設生平展區、專題展區及舊址羣,全面翔實地呈現毛澤東傳奇人生。
其中,生平展區以「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為主題,展示其人知名的生平事跡與理念;專題展區則展出遺物、詩文書法,多角度詮釋毛澤東的非凡氣魄;舊址羣保存著故居外,毛澤東啟蒙舊址南岸私塾、農運活動據點毛氏宗祠等舊時印記,以及周邊自然景觀。


毛澤東遺留下了滿載時代烙印的白色睡衣。衣衫陳舊不堪,補丁層疊,幾近遮掩了原有的布料,卻也淺唱著一段往事。1950年代,北京東交民巷雷蒙服裝店的王子清為毛主席量身定製了這件衣物,主料苜薯棉柔軟舒適。毛澤東愛不釋手,竟穿著這件睡衣走過20載春秋。
光陰流轉,1960年代初,睡衣出現了破損。工作人員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議更換,毛主席卻毅然拒絕,堅持縫補延用。相傳,某次趁毛主席休息,工作人員暗自更換了睡衣,然主席甦醒後發現異狀,追究不捨,工作人員只得乖乖拿出被藏起的舊衣。
為了延長其使用壽命,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清潔,不敢大力搓揉。一旦起洞,便塗抹洗衣粉浸泡,輕柔清洗,脱水時更是不敢稍有怠慢,以免加劇破損。1971年,睡衣再也迴天乏術,毛澤東終於同意讓「戰友」光榮退役。此時,這件睡衣已綴滿多達73個補丁,見證著主席節儉樸素的精神。
補丁數量 | 時間 | 內容 |
---|---|---|
73個 | 1971年 | 睡衣退役 |
多年 | 1960年代初 | 肘部、領部、袖口破損 |
20年 | 1950年代初 | 毛澤東愛不釋手 |
1次 | 某次趁毛主席休息 | 工作人員暗自更換睡衣 |
多次 | 1960年代初 | 工作人員提議更換 |
20世紀50年代初 | 王子清量身定製睡衣 | 睡衣原是大方得體 |
毛主席故居:歷史印記與革命精神的傳承
毛主席故居,又稱韶山沖,位於湖南省韶山市韶山鄉,是中國現代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誕生地。這片土地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承載著毛主席偉大的革命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歷史沿革
韶山沖毛澤東故居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興資助修建。故居共分為八間房屋,四間廂房,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故居東廂房。
20世紀初,韶山沖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發源地之一。1925年,毛澤東回到韶山,在這裡領導農民運動,發動了著名的「韶山衝秋收起義」。1950年,韶山沖毛澤東故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故居被重新修復並對外開放。
建築特點
韶山沖毛澤東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湖南農村民居,整個建築具有濃鬱的湖南傳統特色。故居坐北朝南,由堂屋、廂房、廚房等組成,院落寬敞,房屋結構簡單而實用。
故居東廂房是毛澤東的出生地,也是故居最主要的展覽區。房內佈置著毛澤東的童年用品、革命書信以及珍貴歷史圖片,真實再現了毛澤東少年時期的生活和成長歷程。
革命精神
韶山沖不僅是毛主席的故居,更是中國革命精神的象徵。毛澤東在韶山沖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這段經歷對他日後的革命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
韶山沖孕育了毛澤東樸實勤奮、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毛主席曾説:「自己的祖先幾代都很貧困,從來都是靠勞動力過日子。」這種刻苦耐勞的品格,成為毛主席革命事業成功的基礎。
此外,韶山沖也激發了毛澤東關心民生、服務人民的革命情懷。他曾説:「我們共產黨人應該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這種為人民謀幸福的理想信念,貫穿了毛主席的一生。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韶山沖毛澤東故居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和學生前來參觀學習。通過參觀故居,人們可以瞭解毛主席的童年生活、革命歷程和崇高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發揚愛國主義情懷。
參觀資訊
韶山沖毛澤東故居全年開放,開放時間為:
時間段 | 週一至週五 | 週六至週日 |
---|---|---|
上午 | 8:00-11:30 | 8:00-12:00 |
下午 | 14:30-17:30 | 14:30-18:00 |
參觀費用:
韶山沖毛澤東故居不僅是一座歷史建築,更是一處承載著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的重要場所。通過參觀故居,人們可以緬懷毛澤東的偉大功績,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踐行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