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繁榮,中土的遺址
洛陽,古稱洛城、神都、東都,簡稱洛。史冊中的它,東鄰鄭州,南臨南陽,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相連,由洛河流經其中。因洛水位處北方,而陽者日照充沛,故取名「洛陽」,意謂河谷 северная сторона под солнцем.
北邙山位於洛陽北部,自古作為王公大臣的陵寢。朝廷的輝煌使得此處成為遊覽的勝地,吸引著無數官宦將此地填作墓園,北邙山也就逐漸化為百姓高地。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擁有著豐富多樣的別名,如洛州、洛邑等,但「洛陽」之名始終主導,唐朝定為東都,宋朝時為西京或京洛。


東西兩京,嵩洛文明
東周時期,洛陽鄰近洛水,雒陽與洛陽二字並存,秦朝以水德為尊,將其定名為洛陽。漢朝尊崇火德,改雒陽為洛陽,魏朝則回歸土德,再次稱之為洛陽。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改名為神都,在復唐後,又改回原名。
「魏都」則是洛陽的另一非正式稱呼,取自左思《三都賦》中的《魏都賦》,因洛陽乃三國魏國之都。
黃土地的出口,千年文明的搖籃
洛陽位於黃河支流洛水流域,也是黃河流出黃土高原進入華北平原的出口。地理優越,形成了濃鬱的 黃土高原 氣息。這片土地孕育著夏朝的二里頭遺址和商朝初期的都城遺址——偃師商城。
周成王滅商後,於此地設立下都,建造洛邑都城,稱王城。周平王因宗周鎬京戰亂,將都城遷至洛邑,定東周之京。後因王子朝之亂,於王城東側興建周城,形成東西兩王分據,直到內亂平定的局面。前256年,秦國滅周,並統一中國。
兩都格局,東方繁華
得益於政治、經濟方面的抬升,洛陽也由此發展為大都市,成為漢朝時期的經濟發達都市,亦成為漢光武帝劉秀定都之地。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使得洛陽通過黃河獲得了大量的物資,68年,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白馬寺在洛陽落成。
190年,東漢末期歷經十常侍之亂,董卓掌權後,因其專橫,引致反董卓聯軍的討伐。董卓為躲避其鋒芒,遷都長安,並下令屠殺搶劫洛陽,焚城毀屋,是其百年繁華付之一炬,城市瓦礫化,文物建築亦頃刻傾頹。董卓擅權後被王允、呂布所殺,中央政府癱瘓,各地軍閥林立。當中強盛的軍閥曹操建議皇帝重建洛陽,並將首都暫遷至河南許昌。
魏國建立時,曹操之子文帝曹丕重修洛陽,建立新皇宮,吸引眾多居民遷入,洛陽再次恢復昔日的繁榮昌盛。從三國時期的魏國到西晉的晉愍帝(316年),洛陽一直擔當著中國古代經濟和社會的中心。可惜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在4世紀時開始入侵華北,晉朝在各方叛亂勢力的壓迫下,將京都遷至建康(今南京),河南地區先後被後趙(319年~351年)、前燕(334年~370年)、前秦(351年~394年)、後燕(384年~407年)、後秦(384年~417年)等政權佔領,作為京城的洛陽幾近毀於戰火。
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統一北中國,493年(太和十七年),北魏皇帝魏孝文帝將首都從山西大同遷至洛陽,並開始営建龍門石窟,該石窟寺院位於洛陽郊外,至中唐時共彫刻佛像三萬餘尊,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北魏在534年分裂,589年隋朝統一中國。隋煬帝楊廣不顧民意,胡作非為,其父隋文帝楊堅將首都定於長安,而隋煬帝則將首都遷至洛陽,這也是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隋煬帝在位期間,強迫百姓修建土木工程,並在洛陽建立大隋宮和開鑿大運河。
江南崛起,運河樞紐
從三國的吳國到南朝統治,江南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取代了華北平原成為糧倉要地。隋朝統一南北,建設大運河,形成了政權在華北、生產力在江南的格局,而洛陽則成為集散地,連通了江南的物資和長安的軍事政治。
唐朝統一中國後,洛陽作為繁榮的東都,成為僅次於長安的大都市,政治職能雖有所衰退,但通過黃河,其經濟職能未變,曾是富豪雲集之地。
隨著唐王朝的衰落滅亡,渭水源頭的軍事政治地位也隨之降低,一系列的戰亂導致洛陽逐漸式微。在宋朝之前,907年後梁皇帝太祖朱温定洛陽為京都,稱西都,後梁末帝前期亦定都於此。923年後唐掌權,復為東都。936年後晉改名西京,定都一年。
洛陽是現在的哪裡?
洛陽是現在的河南省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自古以來,洛陽就是中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九朝古都」、「神州腹地」之稱。
洛陽的歷史
洛陽的歷史悠久,相傳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商朝時期,洛陽曾作為都城。西周時期,洛陽成為周朝的東都,被稱為「成周」。春秋戰國時期,洛陽先後被鄭國、韓國、魏國控制。
秦朝統一中國後,洛陽成為河南郡的治所。漢朝建立後,洛陽成為西漢的都城,被稱為「雒陽」。東漢建都於洛陽,稱為「東都」。魏晉南北朝時期,洛陽曾被曹魏、西晉、北魏等政權定為都城。
隋朝統一中國後,洛陽成為河南道的大都督府治所。唐朝建立後,洛陽成為東京,是僅次於長安的第二大城市。宋朝建立後,洛陽成為東京道的大名府治所。
金滅北宋後,洛陽成為中都路。元朝建立後,洛陽成為腹裏東京路。明朝建立後,洛陽成為河南府治所。清朝建立後,洛陽成為河南省省城。
洛陽的名勝古蹟
洛陽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包括:
名稱 | 年代 | 類型 |
---|---|---|
白馬寺 | 東漢 | 佛教寺廟 |
龍門石窟 | 北朝至唐朝 | 石窟寺廟 |
關林 | 三國時期 | 武廟 |
洛陽博物館 | 現代 | 博物館 |
漢魏洛陽城遺址 | 漢代至魏晉 | 古城遺址 |
洛陽的經濟
洛陽是河南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以機械製造、紡織、食品加工為主。洛陽也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鐵路、隴海鐵路在洛陽交匯。
洛陽的氣候
洛陽屬於温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