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攜手本土供應商,邁向國際舞台
台灣身處亞太要衝,擁有世界級風場,為發展再生能源提供了天然優勢。政府矢志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透過產業聯動(在地化)策略,扶持本土供應商,共同組建「國家隊」,在國際市場大展身手。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作為台灣關鍵的綠能計畫,致力於驅動在地產業鏈發展,將台灣化為集尖端技術、服務和人才於一身的離岸風電出口樞紐。此計畫位於彰化外海,總裝置容量達到1,022 MW,預計於2024年開始施工,邁入關鍵的離岸工程建置階段。
海龍計畫與本土海事工程公司「台船環海」攜手合作,運用其專業工程技術和經驗,執行風場的水下基礎、風機運輸安裝作業。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了本土離岸風電供應鏈的發展。
此外,海龍計畫與世紀鋼構及其子公司「世紀風電」簽約,打造海龍2A風場的21座套管式水下基礎構件。這是台灣首次採用全球最大的14MW風機,水下基礎尺寸創下國內新紀錄。世紀鋼構承諾擴廠增產,確保按時交貨。
這項指標性的合作計畫不僅推進了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本地化,更帶動了產業升級和就業創生。標誌著台灣正穩步邁向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的目標,為國家經濟發展寫下嶄新一頁。
- 離岸風電
- 地域化
-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
- 台船環海
- 世紀鋼構
- 國產化
- 亞太再生能源樞紐
- 經濟發展
表格:海龍離岸風電參與廠商及項目
廠商 | 主要業務項目 |
---|---|
北陸能源 | 投資開發商 |
玉山能源 | 投資開發商 |
三井物產 | 投資開發商 |
西門子歌美颯 | 風機供應商 |
維斯特 | 風機製造商 |
台船環海 | 海事工程承包商 |
世紀鋼構 | 水下基礎製造商 |
世紀風電 | 水下基礎製造商 |
海龍風場位置:台灣首座離岸風場的地理與環境影響
海龍風場位置
海龍風場位於台灣海峽中,距離桃園市外海約10至12公里處,介於白沙屯與中港溪之間。風場範圍涵蓋約56平方公里,預計將安裝59具風機,總裝置容量達300兆瓦。
地理環境
海龍風場所在海域水深介於18至27公尺之間,海底地形主要為沙質與泥質沉積物。附近海域生態資源豐富,包括中華白海豚、綠蠵龜、海鳥等。
風力特性
海龍風場所在的台灣海峽具有優異的風力條件,年平均風速約為7.5至8公尺/秒。風場位置距離海岸線較遠,不受陸地效應影響,因此風力較穩定且強度較高。
迴避環境敏感區
在規劃海龍風場位置時,已考量並迴避了生態敏感區,例如:
生態敏感區 | 迴避距離 (km) |
---|---|
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區 | 5 |
綠蠵龜產卵場 | 10 |
海鳥繁殖棲地 | 2 |
環境影響評估
海龍風場開發前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評估項目包括:
影響項目 | 潛在影響 | 緩解措施 |
---|---|---|
海鳥 | 碰撞或幹擾 | 無線電信號幹擾系統、風機投射物監測 |
中華白海豚 | 聲納幹擾 | 降低打樁機噪音、限制作業時段 |
綠蠵龜 | 棲地破壞 | 人工魚礁、生態補償 |
結論
海龍風場位置經過嚴謹的評選,考慮了地理環境、風力特性和環境影響。透過迴避環境敏感區和實施適當的緩解措施,可有效降低風場開發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同時善用台灣海峽的優異風力資源,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
延伸閲讀…
海龍離岸風電-認識海龍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與台船環海攜手2024年起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