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南京屠城】湘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傷痛,不容遺忘的悲劇

【湘軍南京屠城】湘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傷痛,不容遺忘的悲劇

湘軍南京屠城(1864年7月)

簡介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淪陷,湘軍將領曾國荃率軍攻破城池,展開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死者約二、三十萬,史稱「湘軍南京屠城」。

湘軍南京屠城 Play

背景

太平軍於1853年攻陷天京,激起清政府鎮壓。1858年,由曾國藩兄弟領導的湘軍組成,以鎮壓太平天國為目標。湘軍一路攻城略地,戰事慘烈。

圍攻天京

湘軍南京屠城

1862年,湘軍包圍天京。太平軍英王陳玉成被殺,忠王李秀成回援,但未能解圍。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周邊要地,對天京形成合圍之勢。

屠城

7月19日,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荃縱容士兵屠城,搶掠財物,姦淫婦女,縱火焚燒房屋。屠殺持續數日,城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善後

屠城後,湘軍進駐天京。曾國荃上奏清廷,誇大戰果,掩蓋屠城暴行。天京在屠城後一片廢墟,人口鋭減,經濟凋敝。

影響

湘軍南京屠城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對中國近代史產生深遠影響。它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湘軍的野蠻,也加深了民眾對太平天國的同情。

其他史實

  • 南京自建康建都以來,曾遭受多次戰火屠戮,其中南朝梁侯景之亂和湘軍南京屠城規模最大。
  • 湘軍在九江、安慶等地屠城,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 湘軍南京屠城後,李鴻章率淮軍收復蘇南,左宗棠率湘軍佔領浙江,太平天國勢力被徹底覆滅。

表格:湘軍屠城簡表

日期 事件 責任人
1858年 九江屠城 李續賓
1861年 安慶屠城 曾國荃
1864年7月19日 南京屠城 曾國荃

湘軍南京屠城

事件概述

湘軍南京屠城是指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清軍湘軍於1864年7月攻陷南京後,對城內居民進行的大規模屠殺事件。

時間 地點 負責軍隊 主要目標
1864年7月 南京 曾國藩湘軍 太平軍將士、百姓

背景

1853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太平天國起義,建立太平天國。1856年,太平軍攻佔漢口和武昌,建都於天京(南京)。1860年,清廷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率領湘軍鎮壓太平天國。

攻陷南京

1863年,湘軍水陸並進,逐漸逼近天京。1864年5月,湘軍發起對天京的總攻擊。經過兩個月的激戰,湘軍於7月19日攻陷南京。

屠殺

湘軍攻陷南京後,在曾國藩的默許下,對城內進行了慘烈的屠殺。湘軍將士不僅屠殺了太平軍將士,還對城內的百姓進行了無情的劫掠和殺戮。據記載,屠城持續數日,死傷人數超過10萬人。

後續影響

湘軍南京屠城事件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譴責。清廷對湘軍的行為進行了追查,但因曾國藩的勢力極大,最終不了了之。

歷史評價

湘軍南京屠城事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屠殺事件。它反映出清末軍隊的殘暴和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之一。這起事件至今仍是兩岸學術界爭議的焦點。

延伸閲讀…

湘軍南京屠城

ptt在討論為什麼湘軍要在南京屠城

參考文獻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