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硬穴
引言
火硬穴,位於足背側,第一、第二蹠骨結合部前緣,距太衝穴後五分處。本穴屬奇穴系統,具有通利下焦、舒肝理氣之效。


功效
病症 | 功效 |
---|---|
心悸、心絞痛、心力衰竭 | 強心 |
頭暈、頭悸 | 緩解 |
神經衰弱 | 鎮靜 |
骨骼脹痛、下額痛 | 止痛 |
手腳痛 | 緩解 |
肝病 | 調理 |
子宮炎、子宮肌瘤 | 調理 |
難產 | 催產 |
特定用法
- 膝蓋腫痛、眼睛腫痛:取本穴放血,效果佳。
- 手腳痛:對側取穴,即左病右穴、右病左穴。
相配穴位
- 頭痛:靈骨、大白
- 下頜關節紊亂:三肩、骨關、木關、側三里、側下三里
- 腰痛、坐骨神經痛:水曲
- 膝關節炎:肩中、建中、雲白、李白、上曲、下曲、心靈
- 催產:靈骨、大白、火包、婦靈、海豹
- 排寒濕:火串、火陵、火山、四花、通腎、通胃、通背
注意事項
火硬穴與十四經肝經行間穴相近,需謹慎區分。火硬穴治療範圍與行間穴不同,性質也不同。
火主穴:穴位解讀與臨牀運用
簡介
火主穴位於人體任脈上,胸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正中線上,約四指寬處。它是一個經外奇穴,具有通行十二經脈、調和氣血的功能。
別名
* 上脾俞
* 魁上
* 任維
位置
位置 | 説明 |
---|---|
部位 | 胸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正中線上 |
高度 | 約四指寬處 |
解剖
火主穴位於腹直肌鞘正中線上,腹直肌腱膜後,腹壁淺表靜脈後。
主治
火主穴具有以下主治:
證狀 | 主治功效 |
---|---|
氣滯血瘀 | 通行氣血,活血化瘀 |
氣血虛弱 | 温煦氣血,補益元氣 |
胸悶腹脹 | 理氣行滯,疏解脹氣 |
腹痛吐瀉 | 止痛止瀉,調和腸胃 |
便秘 | 潤腸通便 |
痛經 | 調經止痛 |
取穴方法
1. 正卧或仰卧,放鬆腹部。
2. 找到胸骨下端的劍突。
3. 沿著任脈向下量約四指寬,即可找到穴位。
臨牀運用
病症 | 搭配穴位 | 功效 |
---|---|---|
慢性消化不良 | 關元、中脘 | 理氣健脾,改善消化吸收 |
便秘 | 天樞、水道 | 潤腸通便 |
腹脹 | 中脘、足三里 | 理氣行滯,消脹 |
痛經 | 關元、子宮 | 調經止痛 |
氣血虛弱 | 氣海、關元 | 補益元氣 |
禁忌
以下情況不宜針灸火主穴:
- 孕婦
- 腹壁外傷
- 胃潰瘍穿孔
備註
* 火主穴在古代經文中被稱為「脾俞」,但與背部督脈上的同名穴位位置不同。
* 火主穴可以作為「推三關」的穴位之一,用於急救昏厥、休克等狀況。
延伸閲讀…
火主火硬:心屬火,故知能治心| 董氏針灸穴位解讀
火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