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鱉】珍珠鱉的神奇魅力:揭開水底珍寶的面紗!

【珍珠鱉】珍珠鱉的神奇魅力:揭開水底珍寶的面紗!

珍珠鱉

珍珠鱉,學名 Apalone ferox,俗稱佛羅裏達鱉或美國山瑞鱉,是鱉科鱉屬下的一種爬行動物,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南部。體形呈橢圓形,體表光滑。頭部較大,具淺黃色或灰色斑紋,背甲呈現灰綠色,佈滿分散的圓形斑塊,前端和後緣有眾多點狀突起。珍珠鱉棲息於湖、河等淡水水域,雜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為食。

珍珠鱉 Play

生物特徵

特徵 説明
體長 15-76 公分
體重 雌性可達 43.5 公斤
甲殼顏色 灰綠色,具圓形斑塊
頭部斑紋 淺黃色或灰色
脖頸和頭部 長且類似浮潛呼吸器
腹甲顏色 灰色 (幼時),成年後消失

生活習性

珍珠鱉

珍珠鱉是一種完全的水生鱉,僅在曬日光浴或產卵時離開水面。無論在水中或陸地上都能快速移動。珍珠鱉性情温和,具雜食性,食譜包括魚類、兩棲類、昆蟲、甲殼類、貝類和腐食。

分佈和保護狀態

珍珠鱉主要分佈於美國中、南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列入「無危(LC)」類別。目前,珍珠鱉已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之一,於 20 世紀 90 年代初從美國引進中國進行人工養殖。

珍珠鱉:瀕臨絕種的淡水龜

珍珠鱉(Pelodiscus sinensis),俗稱豬鼻龜、大頭鱉,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淡水龜類。因其成體背甲上佈滿珍珠狀斑點而得名。

分佈與棲息地

珍珠鱉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黃河流域,此外在韓國南部、日本九州和俄羅斯的阿穆爾河地區也有少量分佈。其棲息地多為河流、湖泊、沼澤和水庫等淡水環境。

外形特徵

珍珠鱉為大型淡水龜,成體背甲長度可達30公分。背甲呈橢圓形,後部略寬於前部。甲板顏色多為深褐色至黑色,佈滿大小不等的黃色或白色珍珠狀斑點。頭部長且呈豬鼻狀,鼻孔位於吻端。四肢粗壯,趾間具有蹼,適於水生生活。

生活習性

珍珠鱉為雜食性動物,以魚、蝦、螺、水生昆蟲和植物為食。其活動範圍較廣,白天多在水中游動或曬太陽,晚上則在岸邊活動。珍珠鱉壽命較長,可達50年以上。

繁殖與發育

珍珠鱉的繁殖期為4-7月。雌龜一次可產下2-8枚橢圓形的卵。卵呈白色或淡黃色,長約4公分。孵化期為50-80天,孵化後的幼龜體長約3公分,背甲呈黑色,無珍珠斑點。

經濟價值

珍珠鱉肉質鮮美,在中國一些地區作為食用龜。此外,其藥用價值也受到重視,被認為具有滋陰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保護現況

由於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污染等因素,珍珠鱉的種羣數量大幅下降。目前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中,受到國際保護。此外,中國政府也頒布相關法規,嚴格限制珍珠鱉的捕捉和交易。

保育措施

為了保護珍珠鱉,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延伸閲讀…

珍珠鱉

珍珠鱉(鱉科軟鱉屬動物)

保育措施 內容
棲息地保護 保護珍珠鱉棲息地,避免環境破壞和污染
人工飼養繁殖 建立人工飼養繁殖基地,補充自然種羣
禁獵放生 禁止捕捉和出售珍珠鱉,並積極開展放生活動
科學研究 加強珍珠鱉科學研究,瞭解其生態習性和保護需求

表格:珍珠鱉的基本資料

特徵 資料
學名 Pelodiscus sinensis
分佈 中國長江、黃河流域,韓國南部,日本九州,俄羅斯阿穆爾河地區
棲息地 淡水環境,如河流、湖泊、沼澤和水庫
背甲長度 可達30公分
甲板顏色 深褐色至黑色,佈滿黃白色珍珠狀斑點
頭部 長且呈豬鼻狀
食性 雜食性,以魚、蝦、螺、水生昆蟲和植物為食
繁殖期 4-7月
卵數 2-8枚
孵化期 50-80天
壽命 可達50年以上
保護現況 瀕臨絕種,列入CITES附錄II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