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崇拜的源流與象徵
白虎,源自遠古中國對天際星宿的尊崇,為西方七宿之首,四象之一,道教奉其為「監兵」,稱謂繁多,包羅萬象。


在二十八宿中,白虎統轄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觜宿、參宿等西方七宿。其為少陰之氣象徵,五行主金,坐鎮西方,庇佑秋季,並與仁義禮智信中的「信」德相連。
自漢代以降,白虎演變為司掌軍戈的戰神,兼備驅邪避煞、降妖除魔、保豐收、懲惡揚善、招財進福、締結良緣等神通,然而也帶有部分凶神色彩。
漢朝設立白虎祠於未央四祠,浙江會稽等地至今尚存正月祭祀白虎的遺風。考證指出,白虎崇拜起源於古羌戎族,現存彝、白、布依、土家族等民族仍尊白虎為始祖。
「白虎剋夫,青龍克妻」的民間傳説流傳已久,視之為不祥之兆。然而,對於女性私密部位無毛的「白虎女」之稱,實屬誤傳。這種現象可歸因於遺傳或激素失衡,並不影響月經或生育能力,亦非不吉之兆。
石女的特徵為無月經、無生育能力,醫學上解釋為處女膜閉鎖或陰道黏連等先天性畸形,與「白虎女」無任何關聯。
屬性 | 象徵 | 神力 |
---|---|---|
西方七宿 | 秋季、金 | 驅邪、降妖、促財 |
少陰 | 信德 | 懲惡、招緣 |
戰神 | 戰勝、庇護 | 保豐、揚善 |
白虎女 | 無私密毛 | 先天生理 |
石女 | 無月經、生育 | 處女膜閉鎖 |
白虎是什麼意思?
定義: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傳説中的神獸,通常被視為西方守護神。
起源:
白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説。在《山海經》等古代文獻中,白虎被描述為一種形似老虎、全身毛色為白的動物,具有神通廣大的能力。
象徵意義:
白虎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多種象徵意義:
象徵意義 | 解釋 |
---|---|
西方守護神 | 代表西方方位,掌管金屬五行 |
權力與威嚴 | 被視為君王、將領的象徵 |
驅邪避煞 | 被認為可以驅逐邪祟、帶來安寧 |
財富與富貴 | 與財神趙公明等財神有關,象徵財富聚集 |
戰爭與血腥 | 與戰爭和暴力相關,古時常被用於軍旗或兵符上 |
外形特徵: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白虎的外形特徵如下:
- 形似老虎,全身毛色為白
- 尾巴細長,末端尖鋭
- 身體上有黑色的條紋
- 額頭上有「王」字圖案
文化影響:
白虎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搜索結果_請問説女生是白虎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有石女和白虎女,那麼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 被廣泛用於神廟、皇宮和官邸的裝飾
- 出現在許多傳説、故事和藝術作品中
- 被視為風水學中重要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