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贈盧諶
[(下文含有賞析:“何意”二字寫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境,身不由己的悲哀,此句語意慷慨悲壯,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嘆。)]


譯文
胸中的才德似懸黎玉璧,名門出身如荊山產的美玉。那個文王的知遇賢臣姜尚,從前不過是渭水邊一個釣魚的老人。為什麼鄧禹不遠千里奮起追隨光武帝,知劉秀識賢才從南陽渡黃河直奔鄴城投明主。白登山困高祖陳平用奇計解圍,鴻門宴殺劉邦張良施籌謀脱險。
重耳流亡時多虧了五位賢臣相助,小白用管仲做丞相不計較射鈎前嫌。假如能像晉文齊桓興王室襄夷狄建功業,誰還會計較同黨還是仇敵?半夜裏拍著枕頭感慨嘆息,希望我們能像上述諸人一樣建功立業。也許是我早已衰老經不住打擊,為什麼久久地夢不見周公先賢。
誰説是聖人通達不拘於小的禮節,樂天知命而不會憂鬱?當西狩獲麟時仲尼感傷不合時宜,對奇獸孔子摸著眼淚涕泣。
功業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陽一樣將要落下山去,時光不會停滯不前等待我們完成事業,它消失的如浮雲飄過一樣迅疾。紅熟的果子在凜冽的寒風中墜地,繁茂的花兒在霜降的秋天裏飄落。世途險惡在狹路上翻了車輛,折斷了車轅驚駭了駕車的寶馬。怎麼也不會想到百煉的鋼鐵樑子,如今變成可以在指頭上纏繞的柔絲。
簡表
典故 | 事蹟 | 寓意 |
---|---|---|
太公望 | 姜尚釣魚,周文王遇見他並重用為謀臣 | 伯樂識千里馬,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
鄧生 | 鄧禹追隨光武帝 | 投奔明主,把握機遇的重要性 |
陳平 | 白登山之圍,獻奇計破敵 | 奇謀妙計,遇事不可魯莽 |
張良 | 鴻門宴上救劉邦 | 忠心耿耿,安危與共 |
重耳 | 流亡時得五賢臣相助 | 貴人相助,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
小白 | 任管仲為相,不計前嫌 | 以德報怨,胸懷寬廣 |
註釋
- 懸黎玉璧:美玉名,喻指珍貴的人材。
- 荊山璆:美玉名,喻指楚國人才輩出。
- 太公望:姜尚,周文王的賢臣。
- 鄧生:鄧禹,東漢初年名將。
- 陳平:漢初謀臣,擅長奇謀。
- 張良:漢初謀臣,善於計謀。
- 重耳:晉文公,春秋時期晉國君主。
- 小白:齊桓公,春秋時期齊國君主。
- 五賢:曾隨重耳出逃,幫他復國稱霸的五位賢士: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
- 相射鈎:指任管仲為相。管仲先輔佐公子紀,公子紀與小白兄弟爭奪君位,管仲用箭射小白,射中帶鈎。後來,小白即位,不記前仇,任管仲為相,終成霸業。
- 隆:使…興盛,作動詞用。
- 二伯:晉文公和齊桓公,,“伯”,同“霸”。
- “吾衰”二句:感嘆自己年老力衰,不能成就功業。《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 聖達節:通達事理,不拘常禮。《左傳•成公二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知命故不憂:《周易•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這兩句説,誰人説聖人因為達節知命而能夠沒憂愁呢?
- 宣尼:孔丘,漢成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獲麟、西狩:指魯哀公十四年冬在魯國西面狩獵,捕獲麒麟,孔子認為此獸出現得不是時候,“反袂拭面,涕沾袍”因而感嘆:“吾道窮矣。”(事見《春秋》)
- 功業四句:謂日月飛逝,時不我待,功業已來不及建樹了。與,待。雲浮,指時光流逝之快。
- 朱實:紅的果實。隕:落。勁風:強風。意謂自己已到暮年,不能經受時間的打擊,就像繁花和成熟的果實墜落於秋天勁風之中一樣。
- 華蓋:華麗的車蓋。輈(zhōu):車轅。二句説在狹路上翻了車子,馬受驚把車轅折斷。喻世途險惡。
- 何意:怎麼會想到。繞指柔:繞指柔 是古時一柄寶劍的名字,傳説此劍極其柔軟,可繞於指。能纏繞手指的柔軟之物。二句感嘆自己經歷失敗變得無能為力,好像經過千錘百煉的堅鋼,如今卻變為可以纏繞在手指上的柔軟之物。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柔韌與堅毅的雙重境界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此句出自晚唐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意指即使是堅硬的鋼鐵,經過不斷的淬鍊,也能變得柔軟如絲,收放自如。這句話不僅是一句詩句,更是一種人生哲理,啟示著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挑戰時,應具備柔韌與堅毅的雙重境界。
特質 | 具體表現 | 人生啟示 |
---|---|---|
柔韌 | 能屈能伸,順應時勢 | 在逆境中保持靈活性,不固執己見,尋求變通之道。 |
堅毅 | 意志堅定,不屈不撓 | 在順境中保持初心,不懈怠,持續精進。 |
柔韌的力量
柔韌並非軟弱,而是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像水一樣,可以穿透堅硬的岩石,卻又不失其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只有具備柔韌性,才能靈活應對,避開鋒芒,尋求解決之道。
堅毅的決心
堅毅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它驅使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不退縮,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氣餒。就像鋼鐵經過反覆淬鍊,才能鍛造出堅定的品質。在人生的征途中,我們需要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心中所願。
柔韌與堅毅的結合
真正的強者,既能柔韌似水,又能堅毅如鋼。他們懂得審時度勢,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時又保持著堅定的原則和信念。唯有將柔韌與堅毅相結合,才能在人生的風浪中屹立不倒,成就一番事業。
柔韌與堅毅的實例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都踐行了「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哲理。例如:
- 劉邦:面對項羽的強大,他採取避其鋒芒、迂迴作戰的策略,最終取得勝利。
- 嶽飛:面對金兵的入侵,他堅守「精忠報國」的信念,奮勇抗敵,保家衞國。
- 袁隆平:面對糧食短缺的問題,他堅持不懈地研究雜交水稻,最終研發出「超級稻」,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
結語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哲理告訴我們,人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只有具備柔韌與堅毅的雙重境界,才能面對種種挑戰,取得成功。柔韌讓我們適應環境,避開險阻;堅毅讓我們堅持信念,克服困難。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讓我們銘記這句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淬鍊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延伸閲讀…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_百度百科
辭典檢視[繞指柔: ㄖㄠˋ ㄓˇ ㄖㄡ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