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字釋義
源起與字意
「皓」字始見於《説文解字》,其原意為「日出貌」,象徵著光亮的開始。後引申為光明、白、潔白的意涵,常被用於形容自然景物、人體特徵或事物質地。
古籍用例


1. 明亮
「皓月當空」、「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淮南皓月冷千山」等詩句均運用「皓」字描繪光亮之意景。
2. 白、潔白
「皓髮」、「明眸皓齒」、「皓腕凝雙雪」等句子皆以「皓」字形容人體或物體的潔白特質。
古籍引用
句子 | 出處 | 解釋 |
---|---|---|
皓兮始涼 | 詩經·小雅·天保 | 太陽出來時開始涼爽 |
皓皓白雲 |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 光明潔白的雲 |
皓皓乎其神 | 禮記·中庸 | 光明正大的精神 |
皓首白眉 | 莊子·讓王 | 形容老人的特徵 |
皓天不復 | 荀子·賦 | 天空不再光明,喻指國家前途黯淡 |
現代應用
「皓」字在現代語言中仍廣泛運用,除了上述常見的意涵外,也引申出以下用法:
- 形容人的氣質優雅或才華出眾
- 表示事物潔淨、晶瑩透亮
- 用於人名、地名或品牌名稱,代表光明、純粹之意象
皓月當空,星夜璀璨:皓字的文化演繹與字源溯源
皓,一個充滿潔白、明亮意象的漢字,自古以來便引發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吟詠與探究。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皓」字的文化演繹及字源溯源,體會其豐富的內涵與深遠的影響。
文化演繹
1. 純潔無瑕
皓色常與純潔無瑕畫上等號。在古代,白色被視為吉瑞祥和的象徵,而皓字則表達了人們對潔淨與清白的高尚追求。例如:
- 「皓首窮經」:形容勤奮治學,皓首喻指白髮蒼蒼。
- 「皓齒蛾眉」:形容女子容貌美麗,皓齒指潔白整齊的牙齒。
2. 光明燦爛
皓字還藴含著光明燦爛的意象。古人將皎潔的月光比喻為皓月,表達了對美好前程的期盼和對光明未來的祝願。例如: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中,「皓月」指明淨皎潔的夜空。
- 「皓月千里,寄相思」形容思鄉情切,皓月寄託了無限的相思之情。
3. 美好品德
在道德層面上,皓字也代表著美好的品格與高尚的情操。皓月之光被賦予了指引迷津、照亮暗夜的象徵,因此皓字也寓意著光明磊落、品行端正。例如:
- 「皓魄當空」:形容胸襟寬廣,如皓月般明淨。
- 「皓然正氣」:指光明磊落的正氣,皓然喻指潔白無暇。
字源溯源
皓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字形演變如下:
階段 | 字形 | 含義 |
---|---|---|
甲骨文 | ![]() |
表示光亮或白色 |
金文 | ![]() |
與甲骨文基本相同,表示光亮 |
小篆 | ![]() |
字形簡化,由「日」和「告」構成 |
楷書 | ![]() |
字形規範,沿用小篆之形 |
從字形來看,皓字由「日」和「告」兩個偏旁組成。其中,「日」表示光亮,「告」意為説話或宣告,合起來表示「光明顯著」的意思。
皓字在文學中的運用
皓字在中國文學中運用廣泛,古詩詞中尤為常見。詩人吟詠皓月當空、皓雪皚皚的景象,寄託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1. 李白《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2.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3.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
清泉石上流。
4.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皓字的現代意義
時至今日,皓字依然活躍於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之中。它不僅保留了自身豐富的內涵,還衍生出了新的意義。
1. 潔淨衞生的「皓」
例如:皓齒白、皓膚潔、皓白無暇。
2. 美麗動人的「皓」
例如:皓腕纖纖、皓齒明眸、皓月美人。
3. 開朗豁達的「皓」
延伸閲讀…
漢典“皓”字的基本解釋
皓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例如:皓然開朗、皓氣幹雲、皓月當空。
結語
皓,一個歷經千年的漢字,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精神傳承。從潔白無瑕的光明象徵,到美好品德的內在映射,再到現代生活中各種語境的應用,皓字始終不失其獨特的魅力。透過對皓字的探究,我們不僅追溯了其字源脈絡,更感知了中華文化中對純潔、光明和美好品格的恆久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