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常見的症狀及其成因
引言
頭暈,一種令人不適的體驗,會讓人感到昏厥、眩暈、虛弱或不穩定。它可能伴隨著一種錯覺,讓人覺得周遭環境在旋轉或移動。


成因 | 症狀 |
---|---|
內耳障礙 | 旋轉性暈眩、噁心、嘔吐 |
暈動病 | 暈眩、噁心、嘔吐 |
藥物作用 | 昏沉、不穩定 |
循環不良 | 突然起立時頭暈目眩 |
感染 | 發燒、頭痛、噁心 |
損傷 | 頭部外傷後頭暈 |
焦慮症 | 持續性頭暈、疲勞 |
貧血 | 頭暈、蒼白、疲倦 |
慢性疾病 | 呼吸困難、頭暈 |
自律神經失調 | 起立時頭暈目眩 |
中樞神經病變 | 陣發性旋轉性暈眩、眼震 |
小腦病變 | 協調障礙、頭暈 |
嚴重性
頭暈的嚴重性取決於其成因和症狀。輕微的頭暈通常可以自行緩解,而嚴重的頭暈可能需要醫療治療。
就醫時機
如果您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
- 突然發作的嚴重頭暈
- 伴有噁心、嘔吐或眼震的頭暈
- 持續性或復發性的頭暈
- 頭暈伴有其他症狀,如發燒、頭痛或麻木
治療
頭暈的治療取決於其成因。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藥物治療(止暈藥、抗生素)
- 物理治療(前庭復健)
- 生活方式調整(避免誘因、規律運動)
預防
以下措施可以幫助預防頭暈: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健康、規律運動)
- 避免吸煙和飲酒
- 適當控制慢性疾病
- 定期檢查視力、聽力
目眩:症狀、成因與應對
目眩是指頭暈或昏厥的感覺,可能會伴隨站立或移動時的不穩、噁心或嘔吐。目眩原因多樣,從良性到嚴重疾病皆有可能。
症狀
- 頭暈,感覺好像環境在旋轉或移動
- 失衡,站立或走路時不穩
- 噁心、嘔吐
- 蒼白、出汗
- 耳鳴、聽力下降
成因
良性成因 | 嚴重成因 |
---|---|
姿勢性低血壓:起身時血壓下降 | 腦中風 |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耳部結晶移位 |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IA) |
梅尼爾氏症:內耳液體異常 | 心房顫動 |
偏頭痛 | 癲癇 |
耳塞、耳垢 | 腦瘤 |
診斷
診斷目眩通常透過病史詢問和身體檢查。醫師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查:
- 聽力學檢查:評估耳部功能
- 眼振檢查:觀察眼睛運動,以排除腦幹或內耳異常
- 姿勢變換測試:評估姿勢對目眩的影響
- 影像檢查(例如 MRI、CT):排除腦部異常或血管疾病
應對
目眩的治療取決於成因。
良性成因
- 姿勢性低血壓:起身時請緩慢移動,多攝取水分和電解質
-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進行特定頭部運動(埃普利復位術)
- 梅尼爾氏症:限制鹽分攝取、服用藥物(例如利尿劑、止暈藥)
- 偏頭痛:規律服用藥物(例如三環抗憂鬱劑、乙型阻斷劑)、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
嚴重成因
- 腦中風、TIA:緊急就醫,治療包括血栓溶解劑、抗凝血劑
- 心房顫動:治療包括藥物(例如抗凝血劑、節律控制藥)、導管消融術或心房收縮術
- 癲癇:服用抗癲癇藥物,避免觸發因素
- 腦瘤:根據腦瘤類型進行外科切除、化療、放射治療或靶向治療
預防
雖然不能完全預防目眩,但某些措施可能有所幫助,例如:
- 控制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 避免姿勢快速變換
- 保持水分補充
- 避免煙酒
- 充足睡眠
- 規律運動
何時就醫
若出現以下情況,請盡速就醫:
延伸閲讀…
神經部- 頭暈目眩病因多
經常頭暈?可能與這些病有關
- 突然、嚴重或持續性目眩
- 伴隨著其他症狀,如頭痛、視力問題、肢體麻痺或説話困難
- 頭暈發作後,無法立即恢復平衡
- 既往有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