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指標與企業績效評估
引言
【説明】在評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參考產業基準來衡量部門人員的合理配置。這些指標能揭露企業內生產人員與非生產人員、業務部門與職能部門、直接人員與間接人員之間的適當性。
管理人員效率


【説明】管理人員效率指標評量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成效。從管理學角度而言,每位管理人員直接管理的人數應介於 7 至 8 人。因此,管理人員的比例約為 10% 較為適當。然而,這項比例並不適用於所有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通常管理人員比例較低,而知識型企業則較高。
員工學歷水準
【説明】員工學歷結構與產業別以及企業發展階段息息相關。一般而言,高學歷員工比例較高的企業表示員工素質較佳,學習能力強,且具有發展潛力。
年齡結構
【説明】企業內不同年齡層員工的比例應維持適當水準。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需要更多的年輕員工,以確保體力充沛和加班意願。相對地,知識型企業則傾向僱用較高教育背景和經驗的年長員工。
人力成本效用
【説明】人事費用率倒數反映企業每單位人工成本所創造的銷售收入,評估人力成本利用的效率。人力成本涵蓋員工薪資、社保公積金、福利津貼、招聘費用、培訓支出和離職補償等。
薪酬福利經濟性
【説明】薪酬福利率間接反映人力成本的經濟性。由於薪酬福利通常包含在人力成本內,但計算較為容易,因此企業常利用此指標評估人力成本的經濟效益。
勞動分配率
【説明】勞動分配率評估企業的人工成本產出水平和相對水準。
人均銷售收入
【説明】人均銷售收入衡量企業的營運效率。企業間的比較分析中,人均銷售收入愈高,代表企業效率愈佳。
人力資源動態
説明
指標 | 計算方式 | 説明 |
---|---|---|
入職員工率 | (本月錄取人數 ÷ 本月應聘人數)× 100% | 新進員工佔應聘人數的比例 |
平均員工數 | (月初 + 月底人數)÷ 2 | 本月員工平均配置數 |
離職員工率 | (本月離職員數 ÷ 月平均人數)× 100% | 離職員工佔月平均人數的比例 |
新進員工率 | (本月新進人數 ÷ 月平均人數)× 100% | 新進員工佔月平均人數的比例 |
員工留存率 | (月底人數 ÷ 月初人數)× 100% | 月底員工數佔月初員工數的比例 |
員工損失率 | (本月離職員數 ÷ 月初人數)× 100% | 離職員工佔月初員工數的比例 |
員工進出比率 | (本月入職員數 ÷ 本月離職員數)× 100% | 入職員工與離職員工的人數比 |
個人出勤率 | (出勤天數 ÷ 規定的月工作日)× 100% | 個人出勤天數佔規定的工作日的比例 |
加班強度比率 | (實際加班時數 ÷ 總工作時數)× 100% | 實際加班時數佔總工作時數的比例 |
人員出勤率 | (當日出勤人數 ÷ 企業總人數)× 100% | 當日出勤人數佔企業總人數的比例 |
人員缺勤率 | (當日缺勤人數 ÷ 企業總人數)× 100% | 當日缺勤人數佔企業總人數的比例 |
勞動生產率
【説明】對於製造業而言,勞動生產率計算為銷售收入除以總人數。
直接間接人員比例
直接間接人員比例是企業中直接人員與間接人員數量之比,可作為衡量企業運作效率的重要指標。
直接人員與間接人員的定義
- 直接人員:從事與產品或服務生產、銷售或支援等直接營運相關的工作人員,包括生產線工人、銷售人員、技術人員等。
- 間接人員:從事不直接參與生產或銷售活動,但為企業營運提供支援的人員,包括管理人員、行政人員、財務人員等。
直接間接人員比例的重要性
直接間接人員比例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和成本結構:
- 效率:較高的直接人員比例表示企業將較多的資源投入到產品或服務的生產中,可能提升生產力。
- 成本:間接人員的薪資和福利通常較高,因此較低的直接人員比例意味著較低的整體人事成本。
| 直接人員比例 | 運作效率 | 人事成本 |
|—|—|—|
| 高 | 較高 | 較高 |
| 低 | 較低 | 較低 |
影響直接間接人員比例的因素
直接間接人員比例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
- 產業類型:勞力密集型產業(如製造業)通常具有較高的直接人員比例。
- 自動化程度:自動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可能具有較低的直接人員比例。
- 企業規模:大型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間接人員比例,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服務。
- 組織結構:層級較多的組織可能有較高的間接人員比例。
- 外包策略:將部分工作外包給第三方供應商可能降低間接人員成本,從而影響比例。
最佳直接間接人員比例
最佳直接間接人員比例因產業、組織規模和運作模式而異。沒有統一的標準,企業應基於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延伸閲讀…
管理間接成本的時代來臨了 – finance168財經學院(百萬部落格)
工業工廠(製造業)間接人員與直接人員比例等問題
- 審視產業基準:比較同產業其他企業的比例以瞭解潛在的最佳值。
- 分析業務需求:確定維持有效運作所需的直接和間接人員數量。
- 優化流程:透過自動化或精簡流程,降低間接人員需求。
- 調整組織結構:調整層級或責任範圍以平衡直接和間接人員數量。
結論
直接間接人員比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可幫助企業評估其運作效率和成本結構。透過瞭解影響因素並定期監控比例,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和產業基準進行調整,以優化其運作模式和財務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