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當源於兩大信仰:靈石崇拜與泰山崇拜。靈石崇拜可追溯至漢代,用石頭鎮宅、治病。泰山作為山石產地,享有宗教意義,逐漸於明清後將「泰山」並入「石敢當」,意喻泰山庇佑。
今浙江温州一帶,流行刻「泰山石敢當」於牆上作為鎮宅石,擋煞辟邪。北京古都亦有石敢當印記,如中科院考古所、中央音樂學院等。
西南少數民族受漢族影響,設有狗頭或獅子頭的「泰山石敢當」,靈感來自九寨溝天堂石敢當雕像。


福建省為石敢當流傳中心,歷史悠久,融匯本土宗教特點。金門風獅爺將石敢當化為獅子造型;莆田將石敢當置於佛龕下;閩北奉石敢當為神靈。
山東省石敢當與泰山信仰息息相關,多刻「泰山石敢當」,傳説石敢當為一位將軍,故石將軍造型尤為常見。夏張鎮藏有明代驛站石敢當,橋溝村相傳為石敢當故鄉,當地民宅廣設石敢當。
石敢當在民間用途廣泛,可擋煞、解路沖、安定家宅。傳説泰山姜太公封神時封自己為「泰山石敢當」,故相傳刻有「石敢當」的石頭得泰山庇佑,具有添福化煞之效。
特徵 | 地區 | 功用 | 傳説 |
---|---|---|---|
獅子造型 | 金門 | 鎮宅辟邪 | 風獅爺 |
佛龕下 | 莆田 | 求平安 | 不詳 |
神靈崇拜 | 閩北 | 庇佑 | 不詳 |
人物造型 | 山東 | 擋煞 | 石將軍 |
驛站遺物 | 夏張鎮 | 紀念 | 不詳 |
民宅廣設 | 橋溝村 | 擋煞 | 石敢當故鄉 |
鎮宅石 | 浙江温州 | 擋煞 | 泰山石敢當 |
古都印記 | 北京 | 擋煞 | 姜太公封神 |
狗頭獅子頭 | 西南少數民族 | 辟邪 | 吞口 |
石敢當:千百年來的護宅驅邪印記
石敢當,華夏文化中的一種辟邪器物。它由一塊石頭雕刻而成,上刻「石敢當」三字,寓意「石頭敢於擋住一切邪祟。」古人相信,在建築物的牆角、巷道狹窄處或路口安置石敢當,可以阻擋煞氣、鬼魅的入侵。
石敢當的起源
相傳,在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單巧施「狸貓換太子」之計,擊敗了燕軍,收復了失地。為了紀念這場勝利,田單在齊國各縣境內豎立「石敢當」碑,以震懾燕軍,宣示齊國的強盛。
石敢當的樣式
石敢當的形制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方形、八角形、圓形等。上方一般雕刻「石敢當」三字,有的還會加上「震宅平安」、「泰山石敢當」等字樣。
石敢當的種類
根據不同的用途,石敢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類型 | 用途 |
---|---|
宅院石敢當 | 安置於住宅的牆腳、門前或巷口 |
街道石敢當 | 豎立於狹窄的街道或路口 |
橋樑石敢當 | 置於橋樑的欄杆上,防止水鬼侵擾 |
車馬石敢當 | 雕刻於車輛或馬車的擋箭牌上,保護車馬平安 |
石敢當的文化意義
石敢當不僅是一種辟邪器物,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它寄託了人們對安居樂業、趨吉避兇的美好願望,也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風俗信仰。
現今的石敢當
時至今日,石敢當仍然廣泛存在於中國各地,特別是在一些古村落和傳統街巷。它們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是文化傳承的見證。
保存和保護石敢當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遺產,石敢當需要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護。相關部門應採取以下措施:
- 制定保護法規,禁止損壞和破壞石敢當。
- 加強普查和登記,建立石敢當名錄,便於管理和保護。
- 開展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對石敢當文化價值的認識。
- 修復和維護,定期對受損的石敢當進行修復,保障其原有的樣貌。
只有通過這些措施,我們才能讓石敢當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
延伸閲讀…
石敢當_百度百科
【風水特輯】辟邪化煞、興旺家運的鎮宅之寶!石敢當4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