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纓花:粉撲花般的嬌客
[1]在秋日爽朗的氣息中,朱纓花(學名: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悄然綻放,裝點著周遭的綠意。[1]這株秀麗的豆科灌木或小喬木,以其鮮紅的頭狀花序而聞名,宛如嬌羞的粉撲花,點綴著庭園與綠籬。
形態特徵


朱纓花常綠,株高可達3米,枝條平展,小枝圓柱狀,披覆著褐色的粗糙表皮。葉片呈卵圓形至長圓形,葉端漸尖,深綠色,全緣。頭狀花序腋生,徑約3釐米,由眾多鮮紅色的雄蕊組成,形似粉撲,極具觀賞價值。
原產與分佈
朱纓花原產於巴西和毛里求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台灣、福建等地亦有引種,供觀賞之用。花期集中在8月至9月,果期為10月至11月。
栽培與用途
朱纓花喜愛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需要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土壤。適合種植於小庭園或綠籬中,亦可作為盆栽觀賞。
其他資訊
特徵 | 説明 |
---|---|
中文別名 | 朱纓花 |
英文名 | Powder-puff Plant |
科別 | 豆科 |
屬別 | 朱纓花屬 |
花色 | 鮮紅色 |
花期 | 8-9月 |
果期 | 10-11月 |
藥用價值 | 無 |
觀賞價值 | 高 |
紅絨球:鮮豔而神秘的植物
紅絨球,又名珊瑚珠、血桐子,是一種原產於亞熱帶地區的灌木植物。因其鮮豔的紅色果實而得名,受到園藝愛好者的青睞。
特徵
- 果實:漿果狀,直徑約 1-2 公分,表面光滑,成熟時鮮紅色。果實內含有一顆種子。
- 葉片:互生,卵形至橢圓形,長約 5-10 公分,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稍淺。
- 花朵:兩性,小而白色,呈繖形花序排列。
- 莖幹:木質化,直立生長,可達 2-3 公尺高。
- 分佈:原產於中國南部、印度東北部和東南亞地區。現廣泛種植於世界各地的亞熱帶地區。
品種
紅絨球共有 5 個亞種,其中 3 個原產於中國,包括:
亞種 | 分佈 | 特徵 |
---|---|---|
Elaeocarpus tonkinensis subsp. tonkinensis | 中國、越南 | 葉片較大,果實較小 |
Elaeocarpus tonkinensis subsp. yunnanensis | 中國 | 葉片較小,果實較大 |
Elaeocarpus tonkinensis subsp. glaber | 中國 | 葉片和果實均較小,葉子背面無毛 |
栽培
紅絨球適應性強,容易栽培。生長於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偏好半陰環境。冬季落葉,春季萌發。
繁殖:可透過種子播種或扦插繁殖。種子萌發率高,但發芽時間較長,約需 2-3 個月。
用途
紅絨球主要用於園藝觀賞。果實鮮豔,具有觀賞價值。此外,果實也可以入藥,有消炎、清熱解毒之效。
藥用:紅絨球果實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鞣質、皂苷和黃酮類化合物。中醫認為其具有消炎、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可入藥治療痢疾、腹瀉、牙齦出血等症狀。
注意事項:紅絨球果實內含有一顆種子,種子有毒,不可食用。若不小心誤食,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
延伸閲讀…
紅戎球 – The Green Touch 香港常見樹木園藝生活
朱纓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