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葉羅漢松,又稱短葉羅漢松,[1]乃羅漢松科羅漢松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1][2]其姿態優美,葉色翠綠,深受園藝愛好者青睞。


特徵 | 描述 |
---|---|
高度 | 約 15 米 |
樹皮 | 縱向不規則開裂 |
枝條 | 密生,向上斜展 |
小枝 | 淡褐色,無毛 |
葉片 | 長 2.5-7 釐米,寬 3-7 毫米,先端鈍或圓 |
原產地 | 日本 |
分佈 | 江蘇、浙江、福建 |
用途 | 園林觀賞樹,盆景 |
註解:
[1] 維基百科百科全書:小葉羅漢松
[2] 中國植物誌:Podocarpus chinensis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Brongn. emend. Pilger var. chinensis (Wall. ex J. Forbes) Nakai)
細葉羅漢松:園藝典範,景觀佳樹
細葉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 maki),別稱日本羅漢松、マキ松、雪柳,為羅漢松科常綠喬木,原產於日本、韓國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其因樹形優美、葉片細緻,廣泛應用於盆景、庭園造景及綠籬,深受園藝愛好者及景觀設計師的青睞。
形態特徵
細葉羅漢松可生長至10-20公尺高,樹冠呈塔狀或圓錐狀。樹幹直立,樹皮呈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裂。葉片革質,細長披針形,長約2-5公分,寬約0.5-1公分,葉緣略呈波浪狀,葉色深綠帶光澤。果實為核果,卵形或球形,成熟時呈紫黑色,具白霜,內含一顆種子。
特徵 | 描述 |
---|---|
樹高 | 10-20公尺 |
樹冠形狀 | 塔狀或圓錐狀 |
樹皮 | 灰褐色,有不規則縱裂 |
葉片形狀 | 革質,細長披針形 |
葉片長度 | 2-5公分 |
葉片寬度 | 0.5-1公分 |
葉色 | 深綠帶光澤 |
果實形狀 | 卵形或球形 |
成熟果色 | 紫黑色,具白霜 |
種子數量 | 1顆 |
品種分類
細葉羅漢松常見的品種包括:
- 黑葉細葉羅漢松(P. macrophyllus var. maki ‘Nigra’):葉色較深,近乎黑色。
- 黃斑細葉羅漢松(P. macrophyllus var. maki ‘Variegata’):葉片上有不規則的黃色斑塊。
- 金葉細葉羅漢松(P. macrophyllus var. maki ‘Aurea’):新長出的葉片呈金黃色,後轉為綠色。
栽培與養護
細葉羅漢松喜愛陽光充足或半陰的環境,耐旱,但生長在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最佳。可耐受空氣汙染和鹽霧,常被用於海岸地區的綠籬和景觀樹。栽培時建議遵循以下建議:
- 光照:全日照或半陰,生長在陽光充足處能保持較緊湊的株型。
- 温度:耐寒性強,可適應-15°C至40°C的温度範圍。
- 土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黏質壤土,pH值介於5.5至6.5之間。
- 水分:耐旱,但生長期間建議適當澆水。
- 施肥:春秋兩季可適量施用氮肥或有機肥。
- 修剪:為維持株形美觀,可定期修剪病枝、枯枝及徒長枝。
用途與鑑賞
細葉羅漢松應用範圍廣泛,主要用途如下:
- 盆景:葉片細緻、樹型優美,適合製作盆景,常被用於展覽和賞玩。
- 庭園造景:作為獨木樹、綠籬或屏風,增添庭園景緻的層次感和深度。
- 綠籬:生長緻密,耐修剪,可作為良好的綠籬或屏障,隔離空間或防風遮蔽。
- 行道樹:耐空氣汙染和鹽霧,適合種植於海濱、道路兩旁或公園綠地。
細葉羅漢松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其葉片細緻優美,四季常綠不落葉,樹形自然端莊,無論作為單株景觀或搭配其他樹種,都能營造出優雅迷人的視覺效果。在古典園林中,細葉羅漢松常被用來營造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的景觀,展現出典雅脱俗的東方美學。
延伸閲讀…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 maki 小葉羅漢松(細葉羅漢松)
小葉羅漢松的價格推薦- 2024年2月| 比價比個夠Big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