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與「躍然紙上」皆寓意生動逼真:


特點 | 栩栩如生 | 躍然紙上 |
---|---|---|
內涵 | 形容形象或動作極為真實生動,如活生生一般。 | 形容文字描寫生動形象,彷彿從紙頁中躍出來一般。 |
詞義相近 | 活龍活現、呼之欲出 | 出神入化、躍出紙外 |
詞義相反 | 奄奄一息、半死不活 | 空洞乏味、呆若木雞 |
出處 | 《莊子·齊物論》 | 《後漢書·蔡邕傳》 |
用法 | 可用於繪畫、雕塑等形象藝術品的描寫,以及人物、場景的刻畫。 | 專用於文字描寫生動傳神,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
翊翊如生的意思:生動傳神,彷彿活靈活現
定義與解釋
「翊翊如生」一詞源自《文心雕龍·神思》,意為「形神兼備,生動傳神」,用來形容文學作品中描寫人物或事物的逼真生動,彷彿活靈活現一般。
詞源與出處
出處 | 原文 | 白話文 |
---|---|---|
《文心雕龍·神思》 | 「應物象形,得意忘言,揮翰寫景,物之形狀,如在目前。」 | 描寫事物時,能夠形神兼備,傳達出事物的神韻,彷彿生動地呈現眼前。 |
範例與應用
文學作品 | 範例 | 分析 |
---|---|---|
《水滸傳》 | 「這浪子衣衫襤褸,鬚髮蓬鬆,卻生得龍眉鳳目,雙手過膝。」 |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浪子的外貌特徵描述得栩栩如生。 |
《三國演義》 | 「關公面如冠玉,唇若塗朱,丹鳳眼,卧蠶眉。」 | 透過細膩的描繪,將關羽英俊雄偉的形象躍然紙上。 |
《紅樓夢》 | 「林黛玉生得傾國傾城,容貌絕代,卻性情孤僻,多愁善感。」 | 生動刻畫了林黛玉的絕色容顏和幽怨哀愁的性格。 |
特點與作用
特點 | 作用 |
---|---|
栩栩如生 | 使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顯得更加真實可信,增加讀者代入感。 |
渲染氣氛 | 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渲染特定的氛圍,烘托故事情節。 |
塑造人物 | 幫助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豐滿立體。 |
增強感染力 | 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讓讀者產生共鳴。 |
應用範疇
「翊翊如生」不僅適用於文學寫作,還廣泛運用於其他領域,如以下表格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