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子寄跡加國弘法


時值歲末,阿彌陀聖境——湛山精舍,迎來了11位來自遙遠東方江蘇的僧侶,寄跡加國弘揚佛法。作為此批僧團中最為年幼的聖德法師,不僅年齡尚小,其剃度出家之齡亦僅八歲。
自幼未經世俗教育,法師自孩提起便遁入佛門,以晨鐘晚鼓為伴侶,披荊斬棘,勤耕護寺,過著與世隔絕的修行生活。
此番赴加,乃緣於法師殷切求知的願望。課餘之際,他仍舊孜孜不倦地滯留於教室,反覆揣摩經綸要義。時而憂心忡忡,有如泣下,悲嘆自身資質愚鈍。
猶如初出家的僧眾追隨導師研習音律,聖賢古德艱辛跋涉高山大川,達義和尚大公無私地建寺安僧,無不映現著眾生希冀無明盡釋、善根增長。
窗外雨聲綿綿,勾起法師對禪境詩句的懷念:
寺隱深山難覓,藤蔓遮擋修竹,
忽聞悠長鐘鳴,白雲悠然飄浮。
老僧辛勞取水,松露灑落衣衫,
鐘聲消失,寺門閉闔,
山雀爭相歸巢。
鐘鳴悠揚,煩惱消散,智慧增長,菩提心滋長,
往昔將化為塵土,未來的相遇指日可期。
法師履歷
屬性 | 訊息 |
---|---|
姓名 | 聖德法師 |
年齡 | 11 |
出家年齡 | 8 |
教育背景 | 未接受過義務教育 |
寺院生活 | 從小於寺廟修行 |
來加目的 | 求取知識 |
聖德法師:日本佛教的奠基人
聖德法師(574-622 年),又稱廄户皇子,是日本飛鳥時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佛教思想家,被認為是日本佛教的奠基人。
早年生活
聖德法師出生於西元 574 年,是推古天皇同父異母的弟弟。根據史料記載,他自幼聰穎好學,深得天皇的寵愛。
政治成就
聖德法師於推古天皇元年(593 年)被任命為太子,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他積極參與國政,主張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制度,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日本的政治和經濟發展。
佛教傳播
聖德法師自幼信仰佛教,他認為佛教是維持社會秩序和安撫民心的重要力量。在推行政治改革的同時,他也積極推廣佛教在日本的傳播。他派遣使者前往中國學習,帶回了大量的佛經和典籍,並在國內興建了許多寺廟。
十七條憲法
聖德法師在推古天皇十二年(604 年)頒布了「十七條憲法」,這是日本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律。這十七條憲法體現了儒釋思想的影響,強調仁義禮智信、忠誠和協調的概念。它對後世的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化成就
除了在政治和宗教方面的成就,聖德法師在文化領域也有著重要的貢獻。他精通詩歌、音樂和書法,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學作品。他還組織編纂了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
逝世與後世影響
聖德法師於推古天皇三十年(622 年)去世,享年 49 歲。他的一生短暫卻輝煌,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記。其後世被尊為「聖德太子」,受到日本人民的廣泛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