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引言
育,既是生育、撫養、培養之意,也是 growth、nourishment 的代名詞。從古至今,育的內涵涵蓋萬物滋長、繁衍、成才,其意義深遠而廣博。


一、生育、繁衍
育出自「生」字,引申為生息繁衍。在古代經典如《易經》中,育指孕育,有「夫徵不復,婦孕不育」之説。而《後漢書》則記載「鄧太后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可見育也表初生幼子之意。
二、撫養、培育
育亦有撫養、培育之義。如《呂氏春秋》有「雪霜雨露時,則萬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厲去矣」,説明育與萬物生長息息相關。《文選》亦云「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託」,意為培育和觀察是萬物繁榮興衰的關鍵。
三、教育、培養
育的教育意義體現在《易經》中的「君子以果行育德」。《詩經》也有「拊我畜我,長我育我」之句,説明育包含了教育和培養的內涵。《爾雅》將育解釋為「長」,《晉語》亦云「正名育類」,可見育也意味著成就和培養。
四、成長、發展
育字還表示成長、發展。《中庸》雲「發育萬物」,《詩經》有「昔育恐育鞠」,言及從幼年時期的 growth and nurture。《國語》提到「子孫蕃育之謂也」,又如「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均表明育包含了生長、發展之意。
五、生長、壯大
育之生長意象見於《廣雅》「育,生也」。《書經》有「無遺育」,《國語》雲「至如今不育」,皆指代生長和壯大。而《易經》中「載生載育,時維后稷」,則展現了育對於 all living things 生長繁衍的重要作用。
育的含義 | 相關引文 |
---|---|
生育、繁衍 | 《易經·漸卦·九三》 |
撫養、培育 | 《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 |
教育、培養 | 《易經·蒙卦·彖曰》 |
成長、發展 | 《中庸》 |
生長、壯大 | 《廣雅》 |
結論
育作為一字多義的字詞,不僅涵蓋了生育、撫養、成長的廣泛概念,也藴含著教育、培養、成就的深刻內涵。其意義的豐富性,反映了古人對生命之始、成長之途、成熟之果的深刻洞悉與無盡期許。
含義 | 説明 |
---|---|
培育 | 照顧和培養動植物的生長。 |
撫養 | 撫育和照顧孩子。 |
教育 | 傳授知識、技能和價值觀。 |
教導 | 指導和傳遞特定的知識或技能。 |
養育 | 提供食物、住所和情感支持。 |
培訓 | 提供特定技能或知識的指導。 |
培養 | 發展和提升個人的能力或特質。 |
栽培 | 照顧和促進植物的生長。 |
育苗 | 培育年輕的植物。 |
育種 | 為特定的特徵培育動植物。 |
育嬰 | 照顧和培養嬰兒。 |
育人 | 教育和培養人。 |
育子 | 撫養和教育孩子。 |
育德 | 培養道德和倫理價值觀。 |
育才 | 培育有才能和技能的人。 |
育美 | 培養審美觀和藝術修養。 |
育心 | 培養心智和精神。 |
育身 | 注重身體健康和素質。 |
育樂 | 兼顧教育和娛樂。 |
育用 | 培育和應用知識和技能。 |
育創 | 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
育測 | 評估和監督教育成果。 |
育才 | 培育和發現有才能的人。 |
育教 | 結合教育和培育。 |
育研 | 將教育和研究相結合。 |
育工 | 結合教育和職業訓練。 |
育商 | 結合教育和商業思維。 |
育農 | 結合教育和農業知識。 |
育醫 | 結合教育和醫療知識。 |
育軍 | 結合教育和軍事知識。 |
育警 | 結合教育和警政知識。 |
育管 | 結合教育和管理知識。 |
育科 | 結合教育和科技知識。 |
育藝 | 結合教育和藝術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