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孕育新生命的器官
引言
胎盤,孕育中胎兒的生命之源,在懷孕期間擔任至關重要的角色,為腹中幼小生命提供養分、氧氣及排除廢物,保障其順利發展。


胎盤結構與功能
胎盤由兩部分組成:胎兒端(絨毛膜組織)與母體端(蜕膜組織)。胎兒端與胚胎具有生物學上的關聯,而母體端則是子宮的一部分。胎盤植入子宮壁,從母體血液中取得養分、氧氣並排出廢物。胎盤也擔任屏障的作用,阻攔有害物質進入胚胎,例如酒精及尼古丁。儘管如此,一些病毒如德國麻疹仍能穿透胎盤。
胎盤除負責物質交換外,還參與新陳代謝及內分泌活動。它分泌黃體酮,支持懷孕的持續性,以及泌乳素,提高母體的血糖及血脂,以提升胎兒的營養攝取。
胎盤在懷孕中的重要性
胎盤在子宮內發育,並附着於子宮壁,通常位於子宮頂部或側面。在個別情況下,胎盤可能附着在子宮下部,稱為低位胎盤或前置胎盤。如果胎盤在分娩前從子宮壁分離,將發生胎盤早剝,對嬰兒與母親的健康皆構成風險。
胎盤問題
懷孕期間可能遇到的胎盤問題包括胎盤早剝、前置胎盤以及侵入性胎盤。前置胎盤是指胎盤部分或完全覆蓋子宮頸,可能導致孕期或分娩時出血過多。侵入性胎盤則是胎盤深入子宮肌肉層或穿透子宮壁,往往需要透過剖腹產取出並切除。
分娩後的胎盤
分娩後,胎盤將經由陰道排出,通常稱為產程的第三階段。在過去,人們相信胎盤具有進補功效,因此曾有人將胎盤處理並食用。然而,現代研究表明,胎盤的營養價值有限,且可能攜帶疾病,因此不建議直接食用。
注意事項
懷孕期間出現胎盤問題,建議立即諮詢專業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將評估出血量、出血是否停止以及其他懷孕相關資訊,以進行最適切的處理建議。同時,產後若有相關疑慮,也應主動尋求醫護人員的諮詢。
胎盤:與胎兒發育息息相關的關鍵器官
胎盤,又稱母體,是懷孕期間子宮內形成的關鍵器官,扮演著連接母體和胎兒,並維持胎兒生命所需之養分交換的重要角色。
胎盤的結構與功能
結構 | 功能 |
---|---|
羊膜(Amnion) | 包裹著胎兒,提供保護性環境 |
絨毛膜(Chorion) | 與子宮壁相連,促進胎兒與母體的物質交換 |
臍帶(Umbilical Cord) | 連接胎盤和胎兒,輸送養分、氧氣和移除廢物 |
羊水(Amniotic Fluid) | 提供胎兒浮力、保護作用和調節體温 |
胎盤的功能
胎盤作為母體和胎兒之間的橋樑,具有以下關鍵功能:
- 物質交換:允許氧氣、營養物質和激素從母體輸送至胎兒,並去除胎兒的廢物。
- 免疫保護:阻擋有害物質,如細菌和病毒,進入胎兒體內。
- 激素分泌:產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支持妊娠早期維持黃體素分泌。
- 温度調節:隔離母體和胎兒的温度,在子宮內維持穩定的環境。
胎盤問題
雖然胎盤通常發育正常並發揮其功能,但 occasionally 會出現問題,包括:
- 胎盤早剝:胎盤在分娩前從子宮壁剝離,引起嚴重出血和併發症。
- 胎盤前置:胎盤過低附著於子宮,遮擋子宮頸,增加妊娠和分娩風險。
- 胎盤功能不全:胎盤無法提供足夠的物質交換,影響胎兒生長和發育。
及早診斷和適當的治療胎盤問題至關重要,以確保母子雙方的健康。
產後胎盤處理
分娩後,胎盤將與胎兒同時娩出。傳統上,胎盤被視為廢物,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探索其潛在醫療用途,包括:
延伸閲讀…
胎盤:工作原理以及正常情形- 妙佑醫療國際
胎盤_百度百科
醫療用途:
– 抗炎和傷口癒合促進劑
– 幹細胞和基因療法
– 神經再生和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