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怎麼辦?5招改善你的脾臟功能 | 脾臟不好?這些症狀要注意 | 中醫教你養好脾臟的秘訣

最近發現自己總是容易累、胃口差,去看了中醫才知道原來是脾臟功能不好惹的禍。脾臟在中醫理論裡可是超級重要的器官,它負責消化吸收、運化水濕,要是脾虛了,整個人就像沒電的手機一樣,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先來說說脾虛的人常見的症狀有哪些,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對照看看:

症狀類別 具體表現
消化系統 食慾差、容易脹氣、大便稀軟
體力狀態 容易疲倦、四肢無力
外觀變化 臉色發黃、眼袋明顯
其他 舌頭邊緣有齒痕、月經量多

脾臟不好真的會影響生活品質,像我之前就是明明沒做什麼事卻覺得特別累,中午一定要睡午覺不然下午完全沒辦法工作。中醫師說這是因為脾主肌肉,脾虛的人肌肉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所以特別容易疲勞。而且啊,脾還管水濕代謝,脾虛的人常常會覺得身體重重的,早上起床臉和手腳容易浮腫,這些都是水濕排不出去的表現。

飲食方面真的要特別注意,中醫師建議我要少吃生冷食物,像冰飲、生魚片這些都要避免。因為脾喜燥惡濕,吃太多寒涼的東西會讓脾更虛弱。反而要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像是山藥、蓮子、紅棗這些,煮粥或煲湯都很適合。我現在早餐都會吃山藥粥,慢慢調理真的有感覺精神變好一些。

除了飲食,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中醫師特別強調不要熬夜,因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膽經運行的時間,接著1點到3點是肝經,這兩個時段沒休息好會連帶影響脾的功能。我現在都盡量11點前上床,雖然一開始很難適應,但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白天真的比較不會那麼累。運動方面建議可以做些溫和的活動,像是散步、瑜伽,太過激烈的運動反而會耗氣,對脾虛的人不好。

脾臟功能不好

脾臟功能不好會怎樣?5個你可能不知道的身體警訊,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問題。脾臟雖然不像心臟或肝臟那麼常被討論,但它在我們身體裡可是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旦出問題,身體可是會默默發出一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訊號喔!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容易累」,這可不是普通的疲倦感。脾臟功能差的人,常常早上起床就覺得沒精神,明明睡很久還是很累,做一點事情就氣喘吁吁,連爬個樓梯都覺得吃力。這種疲勞感跟一般熬夜的累不一樣,是那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虛弱感。

再來就是消化系統出狀況,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變得「容易脹氣」或「食慾變差」。脾臟跟我們的消化吸收很有關係,功能不好時,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脹的,或是明明餓了卻沒什麼胃口,吃東西也嘗不太出味道。有些人還會伴隨大便不成形或黏馬桶的情況。

症狀表現 可能原因
臉色發黃 脾虛影響造血功能
手腳冰冷 氣血循環不良
肌肉無力 營養吸收不佳

第三個警訊是「免疫力下降」,脾臟其實是我們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當它功能不好時,你會發現自己變得容易感冒,傷口癒合速度變慢,甚至反覆出現嘴破或皮膚問題。有些人還會覺得身體各處莫名痠痛,這都是免疫力在抗議的表現。

還有一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月經不順」,特別是女生要特別留意。脾臟跟我們的氣血循環息息相關,功能不好時,月經可能會變得不規律,經血量變少或變多,甚至伴隨嚴重的經痛。有些女生還會發現自己經期前後特別容易水腫,這都可能是脾臟在發出求救訊號。

最後要提醒的是「情緒不穩」,這點很多人不會聯想到脾臟問題。中醫認為脾主思,當脾功能不好時,人會變得容易焦慮、想太多,晚上睡覺時腦袋停不下來,或是莫名其妙感到煩躁。這種情緒波動跟單純的心情不好不太一樣,是伴隨著身體的其他不適一起出現的。

最近是不是常覺得左邊肋骨下方悶悶的?或是特別容易累、臉色蒼白?這可能是脾臟在跟你抗議啦!為什麼我的脾臟會出問題?常見原因一次看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默默工作的器官到底會遇到哪些狀況。

首先要知道,脾臟雖然不是最常被討論的器官,但它其實超級重要!它負責過濾血液、儲存血小板,還是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當脾臟出問題時,最常見的就是會覺得左上腹疼痛,有時候痛感還會延伸到左肩,這可不是普通的胃痛那麼簡單喔!

以下整理幾個最常讓脾臟罷工的原因,快看看你中了幾個:

原因類型 具體情況 好發族群
外傷撞擊 車禍、跌倒等外力撞擊左腹部 機車族、運動員
感染性疾病 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瘧疾、傷寒等 免疫力較差者
血液相關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溶血性貧血 有家族病史者
肝臟問題連帶 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 長期飲酒、B肝帶原者
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攻擊脾臟 中年女性

特別要提醒的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很容易讓免疫力下降,這時候病毒就特別愛攻擊脾臟。像最近夏天很多人愛喝冰的、吹冷氣,一不小心感冒拖太久,也可能讓脾臟發炎腫大。還有啊,有些人習慣吃止痛藥硬撐,這對脾臟也是種負擔,因為它要更努力代謝這些藥物成分。

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飲食習慣。台灣人愛吃油炸和重口味的食物,長期下來會讓血液變得黏稠,脾臟過濾起來就會很吃力。加上現在外送方便,很多人蔬菜水果吃得不夠,缺乏維生素也會影響脾臟功能。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特別容易瘀青,或是小傷口很久才好,可能要關心一下脾臟的狀況了。

脾臟功能不好

脾臟功能差該怎麼辦?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法,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台灣朋友。脾在中醫理論中可是超級重要的「後天之本」,負責消化吸收、運化水濕,一旦脾虛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水腫、疲倦等問題。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日常調理方法,讓你從飲食到生活習慣都能好好顧脾。

飲食調理是根本,中醫講「脾喜燥惡濕」,所以生冷、油膩、甜食都要節制。推薦多吃黃色食物如南瓜、地瓜,還有山藥、蓮子這些健脾好物。早餐來碗小米粥加紅棗,或是四神湯當點心都很棒。這邊整理幾個健脾食材給大家參考:

食材類別 推薦食物 食用建議
穀物 小米、糙米 煮粥易消化
根莖類 山藥、蓮藕 燉湯或清炒
豆類 紅豆、黃豆 煮甜湯或打豆漿
藥膳 茯苓、白朮 可搭配排骨燉湯

生活習慣方面,「脾主肌肉」,適度運動很重要但別過度。建議每天散步30分鐘,或做點溫和的瑜伽,避免激烈運動耗氣。晚上11點前睡覺是關鍵,因為脾經當令時間是上午9-11點,熬夜會讓脾更虛。另外要注意腹部保暖,夏天吹冷氣時記得蓋條薄毯。

情緒管理也很重要,中醫說「思傷脾」,上班族壓力大、想太多特別傷脾。可以試試飯後靜坐10分鐘,或是按壓足三里穴(膝蓋下四指寬處),邊看電視邊按超方便。泡腳時加點生薑或艾草,促進血液循環對脾也好。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