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貔貅】舞貔貅漸式微!搶救非遺,合力傳承中華文化精粹

【舞貔貅】舞貔貅漸式微!搶救非遺,合力傳承中華文化精粹

舞貔貅:式微的客家傳統

前言

[舞貔貅],一種鮮少見於現代文化中的客家傳統,其起源悠久,早在五胡亂華時期便傳入廣東和福建等地,並在喜慶、新年或祭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時至今日,舞貔貅卻面臨式微的困境,亟需政府和民間團體的推廣與傳承。

舞貔貅 Play

舞貔貅的歷史和特質

舞貔貅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國河南和江西等地,其表演形式源自客家先民在五胡亂華和黃巢之亂期間被迫遷徙,將此技術帶至廣東海豐、陸豐縣及福建閩南等地。在2014年,香港將舞貔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肯定了其重要的文化價值。

貔貅是一種傳説中的祥獸,形似虎或熊,毛色灰白。相傳它有嘴無肛,吞食萬物而不排出,象徵著納財進寶和辟邪的作用。舞貔貅的動作剛猛,不同於舞獅的靈動和麒麟的立體,其低沉的吼聲和威猛的氣勢令人印象深刻。

舞貔貅

舞貔貅的傳承困境

近年來,舞貔貅的傳承面臨著多重挑戰。首先,貔貅的形象兇猛,適合的表演場合有限。其次,隨著圍村文化的現代化,學習舞貔貅的人數逐漸減少。此外,經濟因素也導致花炮會等傳統表演團體難以維持,進而影響舞貔貅的傳承。

最重要的是,舞貔貅的難度較高,需要較好的體能和武術基礎。習武者必須臂力強勁,才能舉起沉重的貔貅頭。此外,舞貔貅的功架需要低樁和跳躍等動作,對年輕人來説難度較大。

推廣和傳承舞貔貅的努力

儘管面臨困境,仍有不少團體和個人致力於推廣和傳承舞貔貅。香港龍獅麒麟貔貅體育總會自成立20年以來,積極在社區學校教授舞獅、麒麟和貔貅,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傳統文化。歐紹永門派弟子也持續深入社區,傳授舞貔貅技術。

| 詞彙對照 |
|—|—|
| 客家人 | 客族 |
| 傳説 | 神話 |
| 納食 | 吞吐 |
| 剛猛 | 威武 |
| 難度較高 | 學習門檻高 |
| 推廣和傳承 | 維護和承襲 |
| 香港龍獅麒麟貔貅體育總會 | 港式舞龍舞獅貔貅武術協會 |
| 歐紹永門派弟子 | 歐派傳人 |

舞貔貅——招財進寶、護佑平安的吉祥神獸

前言

舞貔貅,是一種起源於古代中國的傳統習俗,旨在通過舞動貔貅的神像,祈求招財進寶、護佑平安。貔貅是中國神話中傳説中的一種吉祥神獸,相傳擁有招財納福、驅邪鎮宅的強大靈力。

貔貅的傳説

關於貔貅的傳説有很多,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説法是,貔貅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因犯天規,惹惱了玉帝,於是被罰終生只以財寶為食,同時口銜財寶,有進無出。這也使得貔貅被認為是招財進寶,聚財守財的神獸。

舞貔貅的儀式

舞貔貅的儀式一般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日舉行。儀式時,由身著傳統服飾的表演者,手持貔貅神像,按照特定的步伐和節奏,伴隨著鑼鼓聲,在特定的場所舞動。

舞貔貅的步驟

舞貔貅的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步驟 描述
開光 在儀式開始前,需要為貔貅神像進行開光儀式,以賦予其靈力。
拜神 拜神是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演者需要向貔貅神像虔誠拜祭。
起舞 起舞是儀式的重頭戲,表演者手持貔貅神像,按照特定步伐和節奏舞動。
祈福 舞貔貅的過程中,表演者會祈求貔貅神獸帶來招財進寶、護佑平安。
結束 舞貔貅儀式結束時,表演者會將貔貅神像送回宮殿或壇,並向神像道別。

舞貔貅的意義

舞貔貅的儀式有著深遠的文化意義和象徵意義:

  • 招財進寶:貔貅有進無出的特性,象徵著招財納福,聚財守財,祈求財源滾滾來。
  • 護佑平安:貔貅是一種兇猛的神獸,有驅邪鎮宅的靈力,祈求平安吉祥,驅除災厄。
  • 趨吉避兇:舞貔貅的儀式,寓意著趨吉避兇,迎接好運,遠離厄運。

現代舞貔貅的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貔貅的儀式形式也在不斷演變和創新。除了傳統的舞貔貅儀式外,還出現了一些現代化的舞貔貅形式,例如:

舞貔貅是一種植根於傳統中國文化的吉祥習俗,它不僅具有祈福招財、護佑平安的宗教和文化意義,還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願景和追求。時至今日,舞貔貅的傳統依然在持續傳承,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成為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動態見證。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