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驅邪避病的端午良藥
端午節是五月中的重大節日,時值天氣漸熱,傳染疾病易發,因此俗稱「惡月」或「百毒月」。其中,五月初五陽光最盛,百毒齊現,古人便以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驅除邪毒。
在五瑞之中,菖蒲被尊為首位,因其葉片劍形,象徵破邪除煞的寶劍,插於門上可保平安。方士稱之為「水劍」,民間流傳為「蒲劍」,有斬千邪之效。


客家族羣的「蒲劍艾旗」除了菖蒲和艾草外,還加入濱雀稗、香附子、黃荊和樟樹葉等,散發出強烈的氣味。懸掛於門上不僅避邪,更具有提神、清熱和解暑的功效。
菖蒲的分佈十分廣泛,温帶地區皆可見其蹤跡,中國境內各地亦有分佈。其根莖具有芳香氣息,可用於製作香料、藥用和製作食物。
端午節期間,菖蒲以其驅邪除煞的特性,成為不可或缺的祭祀和避邪之物。其獨特氣味和劍形葉片,傳遞著人們對健康和平安的祈願。
中草藥 | 功效 | 用途 |
---|---|---|
菖蒲 | 驅邪、提神、清熱 | 製香料、藥用、食品 |
艾草 | 避邪、止血、止痛 | 驅蚊、艾灸 |
石榴花 | 美白、抗菌、消炎 | 保養品、染料 |
蒜頭 | 殺菌、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 | 食用、保健 |
山丹 | 解毒、清熱、化瘀 | 食用、藥用 |
濱雀稗 | 利尿、清熱、解毒 | 藥用 |
香附子 | 行氣、止痛、活血 | 藥用 |
黃荊 | 活血、止咳、化瘀 | 藥用 |
樟樹葉 | 殺菌、抗炎、止痛 | 藥用、驅蟲 |
香根氤氲,菖蒲之香
菖蒲,一種多年生水生植物,其獨特的香氣和纖細的身姿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喜愛。
植物簡介
特徵 | 説明 |
---|---|
科屬 | 菖蒲科菖蒲屬 |
外觀 | 劍狀長葉,花序呈穗狀,花色多為黃綠色 |
生長環境 | 水生植物,喜陽光充足、水質清澈 |
藥用價值 | 根莖入藥,具有安神、健胃等功效 |
品種介紹
菖蒲品種繁多,常見的有:
- 西湖翠玉:葉色翠綠,有光澤。
- 金車:葉色金黃,花穗較長。
- 紅花菖蒲:花色鮮紅,葉片較寬。
- 大葉菖蒲:葉片寬大,葉緣呈波浪狀。
- 花菖蒲:花色多樣,花期較長。
文化與用途
菖蒲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期間,人們會將菖蒲懸掛門口或插於屋內,以驅邪避祟。
- 香薰之用:菖蒲根莖可製成香薰,其香氣清新淡雅,有助於安神定志。
- 藥用價值:菖蒲根莖入藥,具有安神、健胃、解毒等功效。
- 觀賞植物:菖蒲的葉形優美,花色鮮豔,是極佳的觀賞植物。
栽培技術
栽培菖蒲並不困難:
土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施肥:生長期少量施肥,以磷鉀肥為主。
光照:喜陽光充足,也能耐半陰。
水份: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
温度:耐寒,但夏季高温時應加強遮蔭。
結語
菖蒲不僅是一種香根氤氲的植物,更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獨特的外觀、香氣和藥用價值使其備受推崇,在園林綠化、藥物應用和文化傳承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延伸閲讀…
菖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