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功效與禁忌
蒲公英,菊科植物,入藥部分為帶根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的作用。


藥用功效
- 清熱解毒:治療熱毒熾盛導致的腸癰腹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
- 消腫散結:治療熱毒氣血凝滯出現的癰腫疔瘡、核腫。
- 利尿通淋:清利肝膽濕熱,利尿通淋,治療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食用價值
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炒食、涼拌、入湯風味獨特。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對蒲公英過敏者禁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請諮詢醫師後再使用。
- 與抗生素、鋰鹽、肝臟代謝藥物有交互作用,請諮詢醫師。
其他功效
- 抗氧化:含有β-胡蘿蔔素、多酚,保護細胞免受損害。
- 降膽固醇:降低膽固醇和脂肪水平,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
- 降血糖:調節血糖,輔助治療2型糖尿病。
- 抗炎:減少體內炎症,降低血壓。
- 減肥:減少碳水化合物代謝,減少脂肪吸收。
- 抗癌:抑制結腸癌、胰腺癌、肝癌生長。
- 保護皮膚:減少紫外線傷害,預防皮膚老化、痤瘡。
- 改善消化:促進胃腸收縮,治療便秘和消化不良。
- 強健骨骼:富含鈣、維生素K,預防骨質流失。
食用方法
葉、莖、花可生食或煮熟食用。根乾燥後研磨為茶或咖啡替代品。補充形式有膠囊、提取物、酊劑。
安全劑量
根據現有數據,不同形式的蒲公英建議劑量為:
- 葉萃取物:100-200毫克,每日1-2次。
- 根萃取物:500-1000毫克,每日1-3次。
- 根茶:每日1-3杯。
- 葉茶:每日1-2杯。
蒲公英的功效
蒲公英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自古以來便被廣泛應用於傳統醫學中。以下將深入探討蒲公英的功效:
主要功效
蒲公英的主要功效包括:
功效 | 描述 |
---|---|
利尿消腫 | 蒲公英中含有多種有機酸,可促進尿液生成,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鈉離子,達到利尿消腫的效果。 |
清熱解毒 | 蒲公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發熱、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熱性症狀。 |
消炎抗菌 | 蒲公英中含有多酚類化合物和苦味素,具有消炎抗菌的功效,可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 |
促進消化 | 蒲公英中含有蒲公英甾醇,可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吸收脂肪,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保肝護肝 | 蒲公英中含有的菊苣酸和咖啡酸,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可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肝臟損傷。 |
其他功效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蒲公英還有許多其他功效,包括:
- 抗氧化:蒲公英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C、維生素 E 和類黃酮,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
- 抗腫瘤:蒲公英提取物已被發現具有抗腫瘤的潛力,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 抗過敏:蒲公英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過敏的作用,可緩解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狀。
- 美容養顏:蒲公英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用其製成的面膜具有滋潤保濕、美白養顏的功效。
食用方法
蒲公英可做為藥用或食用,常見的食用方法包括:
- 煎煮飲用:將蒲公英全株或葉子洗淨,切碎後用沸水煎煮,製成蒲公英茶飲用。
- 涼拌食用:將蒲公英葉洗淨切絲,加入香油、鹽等調味料涼拌食用。
- 煮粥食用:將蒲公英葉洗淨切碎,與米一同熬煮成粥食用。
- 入藥治療:蒲公英入藥時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根據不同的症狀,採用不同的配伍。
注意事項
食用蒲公英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延伸閲讀…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蒲公英泡水喝的8種搭配
蒲公英泡水,到底是用葉子還是根?中醫給出回答 – 人民日報
- 體質虛寒者不宜多食蒲公英,以免加重寒氣。
- 蒲公英屬性寒涼,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慎食。
-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應避免食用蒲公英,以免影響藥物療效。
- 採集蒲公英時應選擇遠離污染源的環境,避免採集到受污染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