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多年生草本,全株入藥]
蓍草屬菊科植物,又名一枝蒿、鋸草。原生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其性苦、辛、温,微毒,具活血、祛風、止痛、解毒之效。
古人占卜之草


自古以來,蓍草就被用作占卜。相傳其莖可做卜筮之用,猶如龜甲。古代筮者會通過揲蓍的次數和排列方式,來預測吉凶禍福。
藥用價值
除了占卜外,蓍草也具有藥用價值。其全草可入藥,具有止血、解毒、消炎、抗菌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腹痛腹瀉、月經不調等症狀。
形態特徵
蓍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通常在30-80釐米之間。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或披針形。花序頭狀,頂生或腋生,花朵白色或淡紅色。
其他用途
除了藥用和占卜外,蓍草還具有其他用途。其莖葉可提取香料,製成精油或香水。古代也曾用其莖製成花環或簪子,作為飾品佩戴。
民間傳説
在民間傳説中,蓍草與長壽有關。據傳,古人認為蓍草生有千歲,每百年長出一莖,故有「千年草」之稱。因此,蓍草常被視為長生不老的吉祥物。
特徵 | 説明 |
---|---|
別名 | 一枝蒿、鋸草 |
科屬 | 菊科 |
分佈 | 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 |
性味歸經 | 苦、辛、温,微温 |
藥用價值 | 活血、祛風、止痛、解毒 |
形態特徵 |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羽狀深裂,花序頭狀,花朵白色或淡紅色 |
其他用途 | 香料、精油、香水、飾品 |
民間傳説 | 千年草,長壽吉祥物 |
蓍草注音:揭開古代文字簾幕的利器
引言
蓍草注音,是一種利用蓍草的排列組合來表達語言的注音方式,在中國古代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僅揭開了古代文字的簾幕,也為漢字的演變和傳承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蓍草注音的歷史演變
朝代 | 著作 | 主要內容 |
---|---|---|
西周 | 《周易》 | 以蓍草排列組合作為占卜工具,後發展為注音符號 |
東漢 | 《爾雅》 | 收錄了大量的生僻字,並以蓍草組合作為注音 |
魏晉 | 《廣韻》 | 集大成之作,收錄了近萬個字的注音,成為後世注音學的基礎 |
蓍草注音的原理
蓍草注音的原理基於「易經」中的陰陽理論。蓍草有陰陽兩面,排列組合後形成不同的卦象。這些卦象被賦予一定的音節,用來表示漢字的發音。
蓍草注音的符號
蓍草注音符號主要有以下幾種:
符號 | 陰 | 陽 | 音節 |
---|---|---|---|
介 | |||
歌 | |||
麻 | |||
魚 |
蓍草注音的應用
蓍草注音在古代有著廣泛的應用,主要包括:
- 漢字識讀:為生僻字和古文字提供注音,便於識別和理解。
- 古音研究:通過比較蓍草注音符號與現今發音,可以推測古代語言的發音特點。
- 漢語方言研究:不同地區的蓍草注音結果不同,反映了方言的差異。
蓍草注音與漢字字形
蓍草注音符號與漢字字形有著密切的關係,一些漢字的部首和偏旁就來源於蓍草注音符號。例如:「魚」字的偏旁「魚」就來源於蓍草注音符號中的「魚」音。
蓍草注音的侷限性
雖然蓍草注音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有其侷限性:
- 適用範圍有限:只適用於部分漢字,無法完全替代拼音注音。
- 學習難度較大:符號數量多且排列組合複雜,學習和使用門檻較高。
- 年代久遠:隨著時代演進,蓍草注音符號逐漸失傳,現代人難以使用。
結論
蓍草注音作為古代漢字注音的一種特殊方式,為我們瞭解古代文字和古音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它揭開了古代文字的簾幕,豐富了我們對漢字起源、演變和傳承的認識。雖然有其侷限性,但蓍草注音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漢典“蓍”字的基本解釋
蓍的意思/造詞/解釋/注音_國語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