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蟄居,源自日本古代,直至近代尤盛於江户時代,乃針對武士和公族的嚴峻刑罰,性質似軟禁,較閉門之刑更為嚴厲。


江户時代
- 幕府對反叛或觸犯武士道德規範者實施蟄居。
- 蟄居者必須終日待在自宅特定室內,不得外出。
- 蟄居期間,禁止參與政治活動。
近代
- 近代仍沿用蟄居之刑,但對象不再限於武士。
- 羅正緯:「張紹曾蟄居天津,專心佛法,著有《覺道日記》。
- 魯迅:「近來不宜出門,恐需蟄居數日。」
- 鬱達夫:「他回返住所後,終日棲居斗室。」
現代意義
- 蟄居一詞在現代多用於隱居或與外界隔絕。
- 蟄居者可能自願選擇,亦可能受外部限制,例如疾病或封控措施。
表:蟄居特徵
特徵 | 描述 |
---|---|
性質 | 軟禁 |
目的 | 懲罰或隔離 |
限制 | 居於指定室內,不得外出 |
影響 | 禁止參加政治活動或社交活動 |
現代意義 | 隱居或與外界隔絕 |
蟄居的意義
蟄居,出自《漢書.食貨志上》,意指動物在冬季穴居不出,以保存能量。引申為隱居、退隱之意。
蟄居的意義 | 解釋 |
---|---|
自然界的蟄居 | 動物在冬季為保存能量而穴居不出。 |
引申意義的蟄居 | 人們隱居、退隱,遠離繁華喧囂。 |
自然界的蟄居
自然界的蟄居是動物的生理現象。當冬季來臨,氣温下降,食物短缺時,一些動物會進入蟄居狀態。它們會挖穴、築巢,躲避寒冷,進入深度睡眠。在蟄居期間,它們的新陳代謝減緩,心跳、呼吸次數減少,消耗的能量極少。等到春暖花開時,它們會甦醒,恢復活動。
常見的蟄居動物有:
- 哺乳動物:熊、土撥鼠、刺蝟
- 兩棲動物:青蛙、蠑螈
- 爬行動物:蛇、蜥蜴
- 昆蟲:蝴蝶、蜜蜂
引申意義的蟄居
引申意義的蟄居指的是人們主動選擇隱居、退隱,遠離繁華喧囂。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目的是追求內心的平和與安寧。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文人墨客選擇蟄居。他們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權力的傾軋,於是歸隱山林,寄情山水,潛心學問。
例如:
- 陶淵明:辭官歸隱,寫下《桃花源記》等名作。
- 李白:曾多次隱居,留下「舉杯邀明月」的千古絕句。
- 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創作了許多田園詩歌。
蟄居的理由
人們選擇蟄居的理由有很多,包括:
- 厭倦世俗的紛擾
-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研習學問或藝術
- 修身養性
蟄居的好處
蟄居可以帶來許多好處,例如:
- 減少壓力和焦慮
- 培養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 專注於個人成長和學習
- 改善身體健康
蟄居的壞處
然而,蟄居也有一些壞處,例如:
- 可能導致社交孤立
- 影響經濟收入
- 需要較強的自我約束力
總結
蟄居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是動物的生理現象,也可以是人主動選擇的退隱方式。無論是哪一種蟄居,都對個體有著深遠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蟄居並非是逃避現實,而是選擇一種更適合自己內心需求的生活方式。它需要周全的考慮和強烈的自制力。
延伸閲讀…
蟄居-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蟄居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