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詹天文
詹天文 (Windy),一位冉冉上升的歌手和演員,以其天籟般的嗓音和迷人的舞台魅力而聞名。
早年經歷


Windy 於 2006 年出生於香港,自幼展現出過人的歌唱天賦。她師從於王珊和戚芷君,接受正統聲樂訓練,還在香港校際音樂節中榮獲多項殊榮。
《聲夢傳奇》之旅
2020年,Windy 參加了TVB 的歌唱選秀節目《聲夢傳奇》,並最終進入十強。她的出色表現讓她與姚焯菲和鍾柔美建立了深厚友誼。在比賽中,她演唱了多首經典歌曲,包括《泡沫》和《Bang Bang》。
音樂生涯
2022 年,Windy 推出了她的首支個人單曲《再説我願意》,為 TVB 劇集《雙生陌生人》演唱片尾曲。接著,她的第二首單曲《愛情許可證》,為《尚食》演唱片尾曲,並獲得勁歌金榜冠軍。
演藝事業
除了音樂,Windy 也參與了影視劇的演出。她在《雙生陌生人》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
學業和演藝兼顧
Windy 目前同時兼顧著學業和演藝事業。她表示正在努力平衡 DSE 的準備和工作安排。她希望在音樂和表演方面取得成功,同時又不影響學業成績。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Windy 計劃主攻音樂,並希望在香港或內地升讀音樂學校或中文大學。她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她的音樂夢想一定會實現。
詹天文:台灣天文界的先驅
詹天文 (1907-1997) 是台灣傑出的天文學家,也是中華天文學會的創辦人。他為台灣的天文教育、研究和觀測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台灣天文之父」。
生平簡介
詹天文於 1907 年 1 月 24 日出生於台灣彰化縣北斗鎮。1927 年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後考取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物理系。畢業後曾任教於台中一中和台北師範學校,期間致力於物理和天文研究,建立了台灣第一座天文台。1945 年日本投降後,詹天文擔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56 年,他發起成立中華天文學會,成為會長。1972 年退休後繼續從事天文研究和教育推廣,直到 1997 年逝世。
天文成就
詹天文在天文研究上主要從事流星觀測和彗星軌道計算。他曾參與哈佛天文台的流星觀測計畫,發現並命名了多顆彗星。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姆士彗星 (C/1947 X1) 和張-詹彗星 (C/1982 P2)。
除了觀測外,詹天文也致力於天文學教育和推廣。他翻譯了大量的天文書籍,並編寫了《天文常識》、《宇宙奇觀》等普及天文知識的著作。同時,他也積極組織天文活動,培養天文人才。在他的影響下,台灣的天文學界迅速發展。
設立天文台
詹天文於 1935 年在台北師範學校建立了台灣第一座天文台,命名為「台北天文台」。該天文台配備了一架 8 英寸折射式望遠鏡,主要用於教學和觀測。1958 年,天文台從台北遷移到陽明山上的國家公園內,更名為「台北市天文館」。
延伸閲讀…
Windy 詹天文
詹天文𝓦𝓲𝓷𝓭𝔂 (@win_dy__)
表揚與紀念
詹天文對台灣天文學的貢獻受到廣泛肯定。1976 年獲頒國家科學一等獎。1993 年台北市將台北市天文館改名為「詹天文紀念館」以示紀念。此外,月球上也有一座以詹天文命名的環形山。
詹天文對台灣天文學的貢獻
項目 | 貢獻 |
---|---|
天文學教育 | 建立台灣第一座天文台,翻譯天文書籍,普及天文知識 |
天文學研究 | 發現並命名彗星,參與哈佛流星觀測計畫 |
天文學組織 | 創辦中華天文學會,培養天文人才 |
天文學推廣 | 組織天文活動,提高民眾對天文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