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知多少
購屋前務必做好功課,切勿一味地認為「難以負擔」。許多人雖有購屋需求,卻未仔細評估財務狀況和房貸條件,導致買不起房的迷思深植心中。而實則,購屋與收入之間的關聯性並非正比,而是取決於「財務知識」。


過去常有人認為購屋容易,有錢即可入手。但實際上,許多人縱有資產卻不知如何運用或評估自身財力,以致陷入買不起房的窘境。購屋與否,並非收入高低的唯一指標,而是對買房相關知識的掌握度。
筆者曾遇過一名收入和存款條件看似不符合購屋資格的親戚。透過評估其財務狀況後,建議他尋找適合預算範圍的物件。起初,他對自己能否負擔感到懷疑。但在試算出多筆物件的付款方案後,發現所需的資金與想像中的落差並不大,只要略微加強努力和儲蓄就能在一年內購屋。另一位友人則擁有 500 萬現金,有意購屋,卻不知該從何下手。經筆者詢問其坪數、總價預算等需求後,方知他對購屋所需的資金、貸款證明和每月負擔金額等概念一無所知。
有人堅信自身買不起房,也有人持有鉅額現金卻不知如何選購房屋。以往,筆者曾疑惑購屋為何需要學習?如今才體會到,許多有錢人也可能不懂得如何購屋,甚至是不知自身有能力購屋,令人驚訝。
由此可見,購屋的關鍵在於「知識量」而非收入。筆者在購置第一間房時,客觀條件上並不具備任何優勢,但仍透過解決問題的方法,順利成家立業。因為當您充分瞭解買房相關知識時,就能應對各種挑戰。越願意學習並理解購屋知識,對自身財務狀況的評估也就越客觀,不會輕易地認為自己無法負擔房貸。
至於經過認真評估後,確實無法購屋者,則不建議再口口聲聲宣稱「買不起房」。因為此種心態將阻礙您的財務進步。為何台灣房價難以降低?專家揭露問題癥結:租户心聲令人不勝唏噓!
買不起房子:台灣人的無奈困境
隨著房價持續攀升,台灣人買不起房子的困境日益加劇。根據統計,台灣人的平均所得與房價比已遠高於國際警戒線,顯示出購屋負擔過重。
購屋負擔能力指標分析
購屋負擔能力指標(Housing Affordability Index,HAI)是衡量民眾負擔購屋的能力,計算方式為家庭年所得除以市價所得比。一般來説,HAI大於5代表購屋負擔過重,小於3則代表購屋負擔較輕。
年份 | HAI |
---|---|
2015 | 10.2 |
2016 | 10.7 |
2017 | 11.3 |
2018 | 12.0 |
2019 | 12.5 |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台灣的HAI已連續多年超過10,顯示出台灣人購屋負擔過重的情況逐年惡化。
導致買不起房子的原因
造成買不起房子的原因眾多,包括:
- 房價過高:房價受限於土地稀缺、營建成本上漲等因素而持續飆漲。
- 所得停滯:民眾的所得漲幅趕不上房價漲幅,導致負擔能力不足。
- 高利率:銀行利率偏高,增加了購屋成本。
- 高房貸成數:貸款成數限制,讓首購族難以籌措頭期款。
- 過多財產税負:房地合一税、奢侈税等財產税負,加重購屋負擔。
解決方案
解決買不起房子的困境需要政府、建商、民眾三方共同努力。
- 政府:加強社會住宅興建、提供青年購屋補助、研擬降低房價政策。
- 建商:興建平價住宅、降低營建成本。
- 民眾:調整購屋觀念、積極儲蓄。
結語
買不起房子已成為台灣人難以承受的負擔。政府、建商、民眾應共同攜手解決此問題,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一個安居之所。
延伸閲讀…
年輕人就是太愛花錢,所以才買不起房?1張圖揭殘酷真相
年輕人不存錢才買不起房網酸爆「現在頭期誰才和你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