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樓層禁忌!4樓真的不好嗎? | 專家揭秘:這些樓層最好別買 | 買房選樓層?這幾層要避開

買房樓層禁忌是很多人在看房時會特別注意的細節,畢竟一住可能就是十幾年,選錯樓層真的會讓人很頭痛。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那些常被討論的樓層問題,還有為什麼有些樓層會被特別避開,這些都是有實際原因的喔!

首先最常被提到的就是4樓,因為諧音跟「死」很像,很多長輩會覺得不吉利。雖然現在年輕人比較不在意這個,但如果你未來有轉賣的打算,還是要考慮到市場接受度。另外像是14樓(諧音「要死」)、24樓(諧音「餓死」)也常被拿出來討論。不過有趣的是,有些建商會用「3A」、「13A」來替代這些樓層,價格反而會比較便宜,對預算有限的人來說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再來是低樓層的問題,2-3樓雖然價格親民,但容易有噪音、蚊蟲和隱私問題。特別是靠近馬路的戶型,汽機車的聲音真的會讓人很崩潰。而且現在很多大樓的管線轉折處都設在2樓,萬一堵塞的話,2樓最容易出現反水的狀況,這個真的要特別注意!

高樓層雖然視野好、採光佳,但也不是完全沒缺點。像是頂樓雖然沒有樓上鄰居的噪音干擾,但夏天會特別熱,萬一遇到漏水問題,修繕起來也很麻煩。另外有些消防雲梯車最高只能到12樓左右,這點在安全考量上也要納入評估。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樓層的優缺點給大家參考:

樓層範圍 優點 缺點 注意事項
1-3樓 價格低、逃生方便 噪音大、隱私差、蚊蟲多 注意管線轉折處
4/14/24樓 價格較低 諧音禁忌影響轉手 年輕族群接受度高
中樓層(5-12) 價格適中、視野尚可 可能被前棟擋光 消防雲梯可達
高樓層(13+) 視野好、採光佳 價格高、等電梯久 注意水壓問題
頂樓 無樓上噪音 夏熱冬冷、漏水風險 確認防水保固

另外還有些特殊情況要注意,比如說設備層(放空調主機或水箱的樓層)可能會比較吵,買之前最好問清楚。還有現在很多大樓會把垃圾集中區設在某個樓層,那個樓層的住戶就要忍受異味和噪音,這些都是看房時要特別留意的細節。

買房樓層禁忌

為什麼台灣人買房最忌諱4樓?原來跟這個發音有關!這個現象其實跟華人文化中的諧音禁忌有關,在台灣買房時常常會發現4樓的價格特別便宜,甚至有些建案直接跳過4樓的編號,這背後可是有段有趣的典故呢。

說到4這個數字,在國語發音裡跟「死」實在太像了,老一輩的人特別忌諱這種不吉利的聯想。尤其買房是人生大事,大家都希望住得平安順遂,自然會避開這種讓人心裡毛毛的樓層。不只台灣,其實香港、中國南方地區也都有類似的忌諱,只是台灣人對這個特別敏感而已。

來看看台灣人買房時對各樓層的偏好程度:

樓層 偏好程度 主要原因
4樓 最忌諱 諧音「死」不吉利
8樓 最受歡迎 諧音「發」招財
13樓 較不受歡迎 西洋不吉利數字
14樓 非常忌諱 「要死」諧音
其他樓層 普通 無特殊忌諱

有趣的是,有些建商為了化解這個問題,會把4樓改稱「3A」或「5F」,甚至直接跳過不編號。這種現象在新建案特別常見,畢竟誰都不想因為一個數字影響銷售。不過現在年輕一代對這種禁忌比較看得開,有些人反而專挑4樓來撿便宜,畢竟房價真的會比其他樓層低個5-10%呢。

除了樓層數字,台灣人買房還有很多其他講究,像是門牌號碼最好不要有4,房子不要正對路口,這些都是流傳已久的民間習俗。雖然說現代人比較不迷信了,但買房畢竟是幾百萬的大事,多數人還是寧可信其有,能避就避啦。

買房選樓層要注意什麼?專家教你避開這些地雷,這可是關係到未來幾十年居住品質的大事啊!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挑樓層的實用技巧,讓你在看房時能避開那些隱藏的地雷,選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好房子。

首先一定要考慮噪音問題,低樓層雖然方便但容易受到馬路噪音影響。像1-3樓通常會聽到汽機車聲、垃圾車音樂,甚至鄰居進出的談話聲。而頂樓雖然安靜,但要注意電梯機房或水箱是否在正上方,那種低頻運轉聲晚上特別明顯。建議可以選中間偏高的樓層,比如8-12樓,既能避開地面噪音,又不會太高造成不便。

再來是採光和通風,這點很多人會忽略。低樓層容易被周邊建築物或樹木擋住陽光,尤其台灣巷弄狹窄,5樓以下常常白天也要開燈。而高樓層雖然採光好,但要注意西曬問題,特別是下午西曬的房間,夏天冷氣費會很可觀。建議看房時要選不同時段實地觀察,才能知道真實的光線狀況。

樓層範圍 優點 缺點 適合族群
1-3樓 進出方便、價格較低 噪音大、隱私差、潮濕 長輩、行動不便者
4-7樓 價格適中、逃生容易 採光可能不足、蚊蟲多 預算有限的小家庭
8-12樓 視野佳、噪音少 電梯依賴度高 一般家庭
13樓以上 景觀好、通風佳 恐高症不適、逃生困難 喜歡高樓層的上班族

另外要特別注意管線問題,尤其是10年以上的中古屋。大樓的汙水管通常設在2樓,一旦堵塞最容易從2樓馬桶或排水孔冒出來,那畫面真的不敢想像。所以很多內行人都說「買2樓不如買1樓」,至少1樓是獨立管線。新建案雖然管線設計較好,但還是建議避開最低樓層,畢竟誰都不想冒這個風險。

最後提醒大家,選樓層還要考慮到實際生活需求。像是有長輩同住的話,3-5樓會比較適合,萬一電梯故障還能走樓梯。如果是年輕夫妻帶小孩,可以考慮中高樓層,採光和視野對孩子成長環境很重要。記得要看清楚逃生動線和消防設備,畢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很多建案都有特色戶別,像是露台戶或頂樓戶,這些特殊產品要特別注意法規限制和使用規範,別被漂亮的樣品屋給迷惑了。

買房樓層禁忌

高樓層真的比較好嗎?住頂樓的5個意想不到缺點

每次看房時,仲介總是把高樓層說得天花亂墜,什麼視野好、空氣佳、隱私性高…但住過頂樓的人都知道,這些優點背後藏著不少讓人頭痛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那些沒住過頂樓根本想不到的困擾,看完你可能會對「住越高越好」這件事改觀喔!

1. 等電梯等到天荒地老

住頂樓最崩潰的就是上下班時間等電梯,特別是住在30層以上的住戶。你可能不知道,電梯每停一層平均要多花10-15秒,早上趕時間時真的會急到跳腳。更慘的是遇到電梯維修,爬樓梯爬到懷疑人生…

樓層數 平均等電梯時間(上班尖峰)
10樓 3-5分鐘
20樓 8-12分鐘
30樓以上 15分鐘以上

2. 夏天根本是烤箱

很多人都以為高樓層通風好比較涼快,但頂樓住戶都知道,夏天屋頂直接曝曬,室內溫度可能比低樓層還高3-5度。就算開冷氣,電費帳單也會讓你嚇到吃手手。有些老社區頂樓甚至沒有做隔熱層,晚上回家像進桑拿房一樣。

3. 水壓不足洗澡像滴尿

這點超多人沒想到!住頂樓最怕遇到水壓不足,特別是晚上8-10點大家同時用水時,蓮蓬頭出來的水流細得像在滴尿。就算加裝加壓馬達,半夜運轉的聲音又會吵到睡不著,真的是兩難啊!

4. 颱風天像住在風洞裡

台灣每年都有颱風,住頂樓的應該都懂那種窗戶被風吹得嘎嘎作響的恐懼。強風時連陽台門都打不開,更別說那些沒固定好的物品直接被吹飛。最可怕的是風切聲,晚上根本不用睡,整晚聽「咻~咻~」的風聲像在演災難片。

5. 漏水問題防不勝防

再好的建商都不敢保證頂樓絕對不漏水,特別是屋齡10年以上的房子。遇到梅雨季或颱風,天花板可能突然出現水痕,嚴重時還會滴水。最麻煩的是要動用公共維修基金,必須經過管委會同意,等修好可能都過好幾個月了…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