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藏易》:連山、周易之外的失傳之易
引言
歸藏,是《周禮》記載的太卜之掌,三種《周易》之外的卜筮之法。而今,僅存其零星記載,其全貌已不可考。然其流傳至今的影響,仍不言而喻。


歸藏的失佚
儘管《漢書·藝文志》未有記載,但魏晉時期文獻中仍有蛛絲馬跡。然至唐代,僅存薛貞注本,且內容僅涉卜筮之文。孔穎達更稱其為「偽妄之書」。
歸藏的起源
有人認為,《歸藏》肇始於黃帝,沿用於商代。其卦序遵伏羲《連山》之序,以坤卦為首,比剝為終。賈公彥謂其「歸藏以純坤為首,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
《歸藏》與《周易》的關係
《歸藏》與《周易》同源於伏羲,且皆以六十四卦構成。然其用卦之法不同。歸藏以先天為序,以干支六甲配卦,而周易則以卦變為依據。儘管如此,二者在歷史上仍有交會。
《歸藏》的影響
儘管《歸藏》原著已失傳,但其精神仍影響了後世易學。尤其是在《乾坤圖》中,其八卦之位與洛書相合,為瞭解易學之源流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線索。
《歸藏》的價值
《歸藏》之失佚,誠為易學之憾事。然而,其殘存的記載與後世流傳的影響,仍彰顯了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連山歸藏》:中國古代失傳的秘典
《連山歸藏》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兩部失傳的占卜經典,其起源和內容至今仍籠罩在重重迷霧中。
一、流傳源起
根據《漢書·藝文志》等古籍記載,《連山歸藏》與《周易》並稱為「三易」,相傳是上古伏羲、神農時代的產物。伏羲氏「觀象於天,製卦於地」,創作了《連山》;神農氏「耕而得《神農氏》,授之以《歸藏》」。
二、內容特色
《連山歸藏》的具體內容已不可考,但後世文獻中流傳著一些零星的記載:
經典 | 主旨 | 象徵 | 卦序 |
---|---|---|---|
《連山》 | 治國安民 | 山脈 | 以艮卦為首 |
《歸藏》 | 耕種漁獵 | 水流 | 以坤卦為首 |
其中,《連山》被認為是王者治國的指南,其卦序反映了山脈的起伏;《歸藏》則與農耕文明密切相關,其卦序象徵著水流的曲折。
三、失傳之謎
《連山歸藏》在後世不斷被推崇,但卻在戰國時期失傳。有學者推測,其失傳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 兵火戰亂:戰國時代戰火紛飛,許多書籍典籍被焚毀。
- 秦始皇焚書坑儒: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下令焚燒非儒家書籍,《連山歸藏》也可能在此時被毀。
- 知識斷層:戰國時期之後,筮法逐漸衰落,對《連山歸藏》的研究也隨之減少。
四、後世影響
儘管《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但其影響仍在後世體現:
- 八卦的起源:《連山歸藏》中的八卦與《周易》中的八卦有相似之處,為後世八卦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中醫理論:《歸藏》與中醫有著密切的聯繫,其中記載了許多關於藥物和疾病的知識。
- 易學文化:《連山歸藏》作為中國古代易學的源頭,對後世的易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學術考證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學者們開始對《連山歸藏》的失傳之謎進行考證。近幾十年來,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延伸閲讀…
三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歸藏_百度百科
- 竹書本《連山》:1973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竹書中發現了《連山》的殘本,為《連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
- 《歸藏》卦序:一些學者通過研究《易經》中的卦序,推測出了《歸藏》的卦序,為《歸藏》的復原提供了可能。
《連山歸藏》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其失傳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但學者們的不懈努力,正為我們揭開《連山歸藏》的面紗提供了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