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氣馥郁的亞熱帶樹種
簡介
桂花(學名:Osmanthus fragrans),又稱白桂,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葉對生,多為長橢圓形,葉面光滑,革質,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花色有乳白、黃、橙紅等,極具芳香,花後結核果,成熟後呈紫黑色。
品種


桂花主要有兩個品種:白色桂花,又稱「銀桂」,為正種;黃色桂花,又稱「丹桂」,為銀桂的變種。在中國,銀桂主要用於觀賞和提香,而丹桂則常用於甜點烹調。
種植條件
作為亞熱帶樹種,桂花原產於亞洲。其喜愛温暖環境,適合種植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偏酸性的土壤中。幼樹期需要蔽蔭,而成年後則需要充足日照。
藥用價值
桂花味辛,入藥具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
地域分佈
桂花在亞洲廣泛分佈,包括喜馬拉雅地區、中國、日本南部等地。在中國大陸,桂林、蘇州、杭州、衢州、鹹寧、合肥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特殊注意事項
桂花不耐乾旱和貧瘠,在土壤不適宜的情況下,生長會遲緩,表現為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開花少或不開花,甚至出現枯頂現象。
食療價值
桂花黃色變種「丹桂」,在中國傳統菜餚中廣泛使用,常作為甜點的配料,增添獨特的香氣和風味。
簡易栽培要點
養護項目 | 養護細節 |
---|---|
温度 | 喜愛温暖,避免極端氣候 |
土壤 | 疏鬆肥沃,排水良好 |
陽光 | 幼樹蔽蔭,成年後充足陽光 |
水分 | 不耐乾旱,保持濕潤 |
肥料 | 生長期定期施肥 |
銀桂花:香氣襲人的秋季之星
銀桂花,又名丹桂,是一種原產於中國的落葉喬木,以其獨特而濃鬱的香氣而聞名。自古以來,銀桂花就因其香氣被廣泛種植和使用,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徵
銀桂花通常生長為高大的喬木,最高可達10-15公尺。其葉片為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約5-10公分,寬約2-3公分。葉緣有明顯的鋸齒,葉面為深綠色,葉背為較淺的綠色。
銀桂花的花朵為金黃色,成聚繖花序排列在枝條末端。花朵具有5個花瓣,花冠呈漏斗狀,花蕊為淡黃色。銀桂花的花期通常在秋季,花朵密集開放,散發出強烈的香氣。
品種
銀桂花的品種繁多,其中較為常見的品種包括:
品種 | 特徵 |
---|---|
丹桂 | 花色金黃,香氣濃厚 |
銀桂 | 花色淡黃,香氣較淡雅 |
四季桂 | 花期較長,可四季開花 |
硃砂桂 | 花色朱紅色,香氣較濃 |
用途
銀桂花的香氣不僅受到人們喜愛,其花瓣和葉片也具有藥用價值。
- 花瓣:桂花瓣可以乾燥後沖泡成桂花茶,具有暖身、驅寒、舒緩情緒的功效。
- 葉片:桂花葉片可以蒸餾成桂花精油,具有消炎、抗菌、舒緩疼痛的作用。
此外,銀桂花的花朵和葉片還可以作為食品添加物,為各種菜餚增添獨特風味。
種植與管理
銀桂花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適宜種植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其生長速度較快,需要適時修剪以控制其樹形。
在種植銀桂花時,應選擇適當大小的植株,並挖一個比根團略大的種植洞。將植株置於種植洞中,填土壓實,並澆透水。
銀桂花對水肥需求較高,生長期需適時澆水施肥。幼樹期應重點施氮肥,促使枝葉生長;盛花期後應適當施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
病蟲害防治
銀桂花常見的病蟲害包括桂花輪斑病、炭疽病、紅蜘蛛等。應加強栽培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及時清除病葉、落花,並適時使用藥劑進行防治。
文化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銀桂花具有吉祥喜慶的象徵意義,常被用於婚禮、節日慶典等場合。其香氣被認為可以驅邪避害,帶來好運。
此外,銀桂花還被譽為文人雅士之花,古往今來有許多詩人墨客以其為題材創作詩詞歌賦。例如,陸遊的《詠桂》詩中寫道:”玉桂金英舊歲香,今年又繞綠陰長。月明桂露潤無影,風暖桂花飄彩裳。”
延伸閲讀…
桂花
桂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結論
銀桂花是一種香氣襲人、觀賞價值極高的秋季之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意義。其花瓣和葉片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用於食品添加。通過適當的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可以充分發揮銀桂花的觀賞、利用價值,為人們帶來無盡的香氣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