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棋經:中國古代雜卜著作
相傳靈棋經源自黃石公授給張良,後經東方朔之手流傳於世。該經以自造靈棋為卜具,共分二卷,記載一百二十五卦,闡述了獨特的佔卜法門。
占卜時,需使用十二枚棋子,分別刻有「上」、「中」、「下」字樣,一面留白為鏝。具體步驟如下:


- 造棋:於甲子日刻棋,甲戌日寫字,甲申日刻字,甲午日填硃,甲辰日入櫃,甲寅日致祭,避開六戊日。
- 祭儀:每年正月初七,於水畔潔淨處設宴祭之,每月七日亦可。
- 佔儀:焚香靜心,默唸咒語,擲棋成卦,根據繇辭和註解判斷吉凶。
靈棋經對後世術數產生深遠影響,開闢了籤書術的發展之路。它標誌著中國卜筮邁入新階段,從自然靈物走向自造靈物,為占卜術增添了一抹文明氣息。
一百二十五卦
靈棋經載有詳盡的百二十五卦繇辭和註解,供占卜者參考。這些繇辭涵蓋方方面面,從出行遊樂、憂患孤絕,到禦敵破賊、戰爭敗損等,涉及人生的吉凶禍福。
祭儀
靈棋祭儀遵循傳統習俗,於正月初七或每月七日舉行。占卜者齋戒沐浴,在水畔潔淨處設宴供奉,三奠告之,以求上蒼護佑,占卜靈驗。
佔儀
占卜前,占卜者先冠帶整齊,焚香淨心,靜坐寧神。手持棋子,默唸咒語,再擲出棋子,根據所成的卦象結合繇辭註解,預測吉凶禍福。
造棋
靈棋採用霹靂木或梓木、棗木、檀香木等木材製成,共十二枚,形狀圓潤。四枚棋子刻有「上」字,四枚刻有「中」字,四枚刻有「下」字,一面留白為鏝。
靈棋經對中國古代卜筮發展的意義
靈棋經以棋為卜具,是中國古代獨特的卜筮著作。它標誌著中國卜筮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從自然靈物向自造靈物轉變,拓展了卜筮術的形式和途徑。靈棋經對後世術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闢了籤書術的發展之路,豐富了中國古代卜筮文化。
「靈棋經」:宋元時期的神秘棋書
一、「靈棋經」的由來與傳承
相傳「靈棋經」為唐代棋聖張顛所著,是一部費時數十年才完成的棋經秘笈。其內容涵蓋圍棋的對局策略、開局佈局、攻守均衡等各方面,被譽為圍棋界的「傳世奇書」。
宋元時期,「靈棋經」廣為流傳,成為當時棋壇公認的圭臬。元代文人在「徹翁詩集」中曾記載,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有一位名叫「張應御」的棋手憑藉「靈棋經」的秘術,於御前戰勝棋壇高手,引起朝野轟動。
二、「靈棋經」的棋理奧妙
「靈棋經」的棋理精妙,著重於「均衡」與「靈活」的原則。書中將圍棋棋盤上的19×19個交點劃分為「點」、「邊」、「角」三部分,認為三者構成了圍棋的整體佈局,只有均衡分佈,才能取得優勢。
此外,「靈棋經」還強調棋子的「靈活運用」,認為棋子應該根據棋盤形勢靈活調整,不可拘泥於死板教條。
三、「靈棋經」的佈局研究
「靈棋經」對圍棋開局佈局有深入研究,書中記載了「星位」、「小目」、「隅角」等多種基本佈局。這些佈局各有優缺點,棋手需要根據對手的棋風和棋盤形勢進行選擇。
佈局 | 特點 | 優點 | 缺點 |
---|---|---|---|
星位佈局 | 棋子分佈在棋盤中心區域 | 穩定性高,不易受邊路攻擊 | 展開速度慢,易被對手搶佔 |
小目佈局 | 棋子分佈在棋盤靠近邊線的第二條線上 | 展開速度快,有利於搶佔地盤 | 控制力弱,易受對手侵攻 |
隅角佈局 | 棋子分佈在棋盤邊角區域 | 控制力強,不易被對手斷開 | 影響力範圍小,容易被對手分離 |
四、「靈棋經」的影響與傳播
「靈棋經」對後世圍棋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宋代棋聖「陳瓘」在「長離錄」中推崇「靈棋經」,認為其「神妙無方」,「影響了南宋至元代圍棋的發展」。
明清時期,隨著「靈棋經」的傳播,其棋理也逐漸融入日本的圍棋之中。著名的日本棋手本因坊算砂在「圍碁指南」中,就參考了「靈棋經」的佈局理論。
延伸閲讀…
靈棋經
靈棋經占卜
五、結語
「靈棋經」作為宋元時期圍棋界的傳世瑰寶,其棋理奧妙,佈局精深,對圍棋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其所倡導的「均衡」與「靈活」的原則,至今仍是圍棋對弈的不二法門。儘管「靈棋經」的原貌早已失傳,但其精神卻代代相承,成為圍棋文化中寶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