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星天牛:果樹的隱秘敵人
斑星天牛(Anoplophora macularia),綽號「星天牛」,是台灣、東亞等地區常見的木材害蟲。討厭果樹的星天牛,果園常年遭受其威脅。
生活史:


星天牛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成蟲於每年春季鑽出枝幹,交配後,雌蟲選擇基部較粗的枝幹產卵。卵約7天孵化成幼蟲,棲息於枝幹內,啃食內部組織。幼蟲期最長,可達10個月,嚴重破壞植株養分、水分運輸組織,導致樹勢衰弱、枝葉乾枯、甚至死亡。幼蟲化蛹成成蟲,在枝幹內羽化鑽出。
防治:
防治星天牛需要瞭解其習性。幼蟲期對果樹最具危害,啃食導致水分、養分輸送受阻。防治方法包括:
1. 清除成蟲:
定期檢查果樹,摘除帶有產卵痕跡的枝幹,用手電筒觀察幼蟲活動痕跡。
2. 栽種抗性品種:
選擇對星天牛具有抗性的柑橘品種,減少受害程度。
3. 化學防治:
在幼蟲進入枝幹前使用系統性殺蟲劑,或注射藥劑直接殺滅幼蟲。
4.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如寄生蜂、獨角仙等,減緩星天牛繁衍。
5. 衞生管理:
清除果園內的枯枝落葉,降低成蟲躲藏和產卵的環境。
6. 誘殺裝置:
設置光誘器或費洛蒙誘殺器,吸引成蟲並捕捉。
星天牛是一個難纏的害蟲,防治需要長期堅持和綜合措施。通過瞭解其生活史和防治方法,果農可以有效保護果園,減少星天牛造成的損失。
馬庫白星天牛:迷人的爬行昆蟲
馬庫白星天牛(Anoplophora macularia)是一種引人注目的甲蟲物種,分佈於中國和日本。牠具有獨特的外觀和迷人的行為,使其成為昆蟲愛好者中的熱門研究對象。
形態特徵
- 體長:1.2 – 2.4 公分
- 體色:黑色,帶有白色斑點
- 頭部:寬闊,具有一雙大型複眼
- 觸角:長度超過身體,具備美麗的黑白條紋
- 身體:呈圓柱形,背部有明顯的突起
行為習性
馬庫白星天牛通常棲息於闊葉樹的樹皮下,以樹汁和木質纖維為食。牠們具有以下幾項獨特的行為特徵:
- 日行性:不像大多數天牛物種,馬庫白星天牛在白天活動。
- 團聚習性:牠們會聚集在樹皮下形成小羣體,並共同築巢。
- 假死反應:當受到威脅時,馬庫白星天牛會裝死,並將四肢緊縮起來。
生命週期
馬庫白星天牛的生命週期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階段 | 描述 |
---|---|
卵 | 乳白色,產於樹皮縫隙中 |
幼蟲 | 白色,無腳,以木質纖維為食 |
蛹 | 發生在樹皮下的繭中 |
成蟲 | 具有完全發育的翅膀和生殖器官 |
分佈和棲息地
馬庫白星天牛分佈於中國和日本,偏好闊葉樹種,如櫟樹、榆樹和樟樹。牠們通常棲息於樹皮下的淺層區域,並以樹汁和木質纖維為食。
保育現況
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採集,馬庫白星天牛在某些地區已面臨數量下降的威脅。在中國,牠已被列為受威脅物種,並受到保護措施的規範。
延伸閲讀…
馬庫白星天牛| 台中都會公園
馬庫白星天牛 – 一隻米的意洛思鏡
結論
馬庫白星天牛是一種迷人的昆蟲物種,具有獨特的外觀和有趣的行為習性。牠們對理解生態系統和昆蟲多樣性至關重要,並應受到持續的保育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