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理迦尊者:十八羅漢間的威儀端坐者
迦理迦尊者,一位威儀端坐的騎象羅漢,其象徵意義非凡,寓意著佛法的廣大與永恆。十八羅漢的故事在中國佛教文化中廣為流傳,其中迦理迦尊者居第七位,是一位充滿威儀與慈悲的聖者。
迦理迦尊者原是一名馴象師,後歸依佛陀座下,出家修行,最終證得阿羅漢果。他擅長馴服大象,故名「騎象羅漢」。大象在佛教中象徵著力量與耐力,而迦理迦尊者正是以其堅毅不拔的精神,護持佛法,弘化眾生。


十八羅漢的傳説起源於唐代,最初傳承的是十六羅漢。隨著中國文化中對數字「十八」的傳統偏好,以及藝術家們的創作,十八羅漢逐漸流傳開來。清乾隆年間,乾隆帝欽定十七、十八羅漢的名號,將慶友尊者和玄奘大師納入其中,至此十八羅漢的形象才最終得以確立。
據唐玄奘西遊帶回的《法經記》記載,十六羅漢曾在慶友尊者的涅槃之際,告知世人他們的法號。後世信徒為了表達敬意,在為十六羅漢造像時,將慶友尊者和玄奘大師也加了進去,由此演變成十八羅漢的傳説。
元代以後,十八羅漢成為寺院大殿中常見的供奉對象,其繪畫和雕塑作品廣為流傳。日本鎌倉光明寺也收藏有十八羅漢像,考證其創作年代應為南宋至元代時期。
迦理迦尊者作為十八羅漢之一,其儀態端莊,威嚴肅穆,而象徵著佛法的永恆與廣大。他的故事不僅傳承了佛教的教義,也豐富了中國佛教的藝術寶庫。
特質 | 迦理迦尊者 | 其他十八羅漢 |
---|---|---|
名稱 | 梵語 Karika 的音譯 | 各有不同的梵文音譯和漢譯名稱 |
形象特徵 | 騎乘大象,持經文 | 十八尊者各具不同的外形特徵和法器 |
成道因緣 | 出家修行,馴服大象 | 皆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
象徵意義 | 佛法的廣大與永恆 | 代表護法、除魔、祈福消災等不同功德 |
騎象羅漢: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簡介
騎象羅漢,又稱跋陀羅尊者,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他因其神通變化,騎乘神象而聞名,是智慧、大乘佛教的象徵。
生平事蹟
跋陀羅尊者出身於婆羅門種姓,早年追隨外道苦行。後遇釋迦牟尼佛,聽聞佛法後頓悟,出家為比丘。尊者精進修習,證得阿羅漢果,被譽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首席論師。
尊者神通廣大,能降伏惡龍、施展變化,更以騎乘神象聞名。傳説,當他與六師外道論法時,神象出現護法,令外道心服口服。因此,尊者又稱「騎象羅漢」。
佛法教義
騎象羅漢擅長闡述大乘佛教教義,尤其是般若空性思想。他認為,世間萬物皆為幻象,無有實體,唯有通過智慧證悟才能達到解脱。尊者留下了眾多經典著作,包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入楞伽經》、《大乘起信論》等,對大乘佛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相貌特徵
根據佛經記載,騎象羅漢相貌端莊,身穿袈裟,頭戴寶冠,騎乘神象。尊者手持金剛杵,代表無畏和智慧;左手施與願印,表示慈悲和願力。
表格:騎象羅漢特徵
特徵 | 描述 |
---|---|
姓名 | 跋陀羅 |
別稱 | 騎象羅漢 |
種姓 | 婆羅門 |
修為 | 阿羅漢果 |
專精 | 般若空性思想 |
神通 | 騎乘神象、降伏惡龍 |
法器 | 金剛杵 |
手印 | 與願印 |
影響與崇拜
騎象羅漢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人物,其智慧和神通廣受信眾尊崇。尊者與其他九大弟子一起,常在佛教造像和壁畫中出現,成為保護佛法、興盛佛教的象徵。在中國、日本等地,尊者更是被奉為護法神,廣受供奉。
延伸閲讀…
騎象羅漢
十八羅漢之騎象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