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葛樹:重慶市的象徵樹種
前言
【黃葛樹(學名:Ficus virens)】,俗稱馬尾榕或大葉榕,常被錯認作黃桷樹【1】。此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華南和西南地區,以重慶、四川、湖北等地分佈最廣。


歷史淵源
早在北魏《水經注》中便有「江水又東經黃葛峽【2】」的記載。宋代《圖經》也提到「塗山之足,有黃葛樹,其下有黃葛渡」。由於黃葛樹與重慶歷史文化淵源深厚,1986年正式成為該市市樹。
植物特徵
黃葛樹樹根盤根錯節,狀似葛藤。變種綠黃葛樹葉色墨綠,而大葉榕葉片較大,葉緣呈波浪形。
地理分佈
黃葛樹原產於中國華南和西南地區,分佈範圍廣泛。重慶、四川、湖北等地數量眾多,是其主要的生長地。
表:黃葛樹特徵和分佈
特徵 | 描述 | 分佈 |
---|---|---|
學名 | Ficus virens | 中國華南、西南地區 |
俗稱 | 馬尾榕、大葉榕 | 重慶、四川、湖北 |
植物類型 | 落葉喬木 | |
樹根 | 盤根錯節,似葛藤 | |
變種 | 綠黃葛樹、大葉榕 | |
歷史意義 | 重慶市市樹 | 重慶地區 |
文學記載 | 《水經注》、《圖經》 |
結論
黃葛樹是一種歷史悠久、分佈廣泛的喬木,以其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聞名。作為重慶市的象徵樹種,它不僅點綴著城市的景觀,更承載著當地豐富的人文歷史。
黃葛樹:名貴藥材與生態衞士
黃葛樹,又稱黃連木,是一種分佈廣泛的喬木,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其 bark 和根部含有豐富的黃連 素,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などの功效。此外,黃葛樹還具有良好的生態功能,是保護環境的重要物種。
植物學特徵
特徵 | 描述 |
---|---|
科屬 | 馬錢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
形態 | 高約 1-2 米,樹皮呈灰褐色或黃褐色,有縱向裂紋 |
葉 | 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尖鋭,邊緣有鋸齒 |
花 | 傘形花序,小而黃綠色,花期 4-6 月 |
果實 | 蒴果,卵形或球形,成熟時呈褐色,開裂後露出黑色種子 |
藥用價值
黃葛樹的藥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其 bark 和根部。中醫學認為,黃連素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炎、消腫止痛、治痢殺蟲などの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暑熱、痢疾、腸炎、潰瘍、皮膚感染等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連素還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調節免疫などの作用。
生長環境
黃葛樹喜温暖濕潤的氣候,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常分佈在海拔 200-2000 米的山地林區、灌叢中,對土壤要求不高,在酸性土、石灰岩土、沙土等均可生長。其耐陰性強,在半陰半陽的環境中也能生長良好。
生態功能
黃葛樹具有良好的生態功能,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 固土護坡:黃葛樹的根系發達,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發生。
- 淨化水源:黃葛樹的葉片具有吸收有害物質的能力,對淨化水源起着重要作用。其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防止其流入水體污染環境。
- 調節氣候:黃葛樹枝繁葉茂,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調節空氣濕度,改善局部小氣候。
保護措施
由於黃葛樹的藥用價值和生態功能,對其保護刻不容緩。目前,以下措施被廣泛採取:
- 人工栽培:人工栽培黃葛樹不僅可以滿足藥用需求,還可以恢復黃葛樹種羣,保護其生態環境。
- 保護野生資源:嚴禁亂砍濫伐黃葛樹,並對野生黃葛樹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和管理。
- 科研與創新:加強黃葛樹的科研與創新,探索其新的藥用功效和環保價值。
黃葛樹,這棵古老而珍貴的樹木,在為人類提供重要的藥材的同時,也默默地守護着我們的生態環境。無論是保護其藥用價值還是生態功能,都任重而道遠。唯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讓黃葛樹繼續造福人類,留下寶貴的綠色財富。
延伸閲讀…
生物多樣性- 濕地動植物- 喬木- 黃葛樹
黃葛樹 – 鶯歌區公所- 新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