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龍馬躍」這個詞在投資圈特別火,很多朋友都在問這到底是什麼概念。簡單來說,它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龍馬,象徵著突破框架、躍向國際的投資策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麼把這個概念實際運用在你的資產配置上。
說到全球佈局,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買美股或ETF,但其實「龍馬躍」講究的是更靈活的策略。比如說,你可以考慮新興市場的債券,或是東南亞快速成長的科技股。重點是要找到那些被低估、但有爆發潛力的標的,就像賽馬場上挑中那匹還沒被注意到的黑馬。
投資類型 | 適合「龍馬躍」策略的標的 | 風險等級 |
---|---|---|
新興市場股票 | 越南消費股、印度金融科技 | 中高 |
另類投資 | 新加坡REITs、巴西農業ETF | 中 |
外匯商品 | 澳幣計價黃金、墨西哥披索避險 | 低至高 |
我自己這幾年實踐「龍馬躍」策略,發現最重要的不是跟風,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情報網。比如訂閱各國經濟週報、追蹤國際產業趨勢,甚至參加線上投資論壇。記得去年就是看到一份印尼電商報告,提早布局現在獲利已經翻倍。這種跨國界的投資視野,才是「龍馬躍」的精髓所在。
當然啦,玩國際市場要特別注意匯率波動和當地政策。像最近阿根廷突然實施外匯管制,很多投資人就措手不及。我的做法是至少保留3成資金在流動性高的標的,遇到突發狀況才能靈活應變。畢竟「龍馬躍」講求的是穩中求進,不是盲目冒險。
最近藝術圈都在問:「龍馬躍是誰?台灣新銳藝術家的崛起故事」。這位1995年出生的台中小夥子,憑著獨特的「廢墟美學」風格,短短三年就從街頭塗鴉客躍升為國際藝廊爭相邀展的新星。他的作品總能在破敗中看見生命力,用斑駁的鐵皮、褪色的廣告看板這些台灣日常元素,拼貼出令人驚艷的視覺衝擊。
龍馬躍的創作歷程很有台灣囝仔的拚勁。大學讀設計系時就常在台中舊城區找靈感,後來索性把工作室設在沒人要的老公寓頂樓加蓋。他說:「這些被時間淘汰的角落,反而藏著最真實的城市記憶。」2023年他在華山文創園區的首次個展《鐵窗花語》,用生鏽的防盜窗重新詮釋台灣傳統花磚圖案,開展當天就賣出八成作品。
重要里程碑 | 年份 | 代表作 |
---|---|---|
街頭塗鴉時期 | 2021 | 《巷弄裡的彩虹獸》 |
首度個展 | 2023 | 《鐵窗花語》系列 |
進軍國際藝博會 | 2024 | 《霓虹廢墟》裝置藝術 |
獲選威尼斯雙年展 | 2025 | 《島嶼記憶膠囊》 |
特別的是他的創作材料幾乎都來自回收場,連顏料都是用工地剩餘的水泥調製。有次為了收集颱風過後的破碎招牌,他冒雨騎機車跑遍半個台北,這種「撿垃圾」的習慣讓作品充滿在地溫度。現在他的IG追蹤數突破20萬,每張作品照底下總有粉絲留言:「這根本就是我阿嬤家的廚房門!」、「小時候的雜貨店長這樣!」
龍馬躍最近正忙著為高雄市立美術館製作大型地景藝術,他偷偷透露這次要用廢棄漁網和蚵殼重現童年記憶中的旗津海岸。雖然已經紅到國外,他還是堅持每週回台中忠孝夜市吃宵夜找靈感,笑說:「台灣的油煙味和機車聲才是我的最佳創作夥伴。」
龍馬躍何時開始創作?從素人到專業的成長歷程
講到台灣插畫界嘅新星,龍馬躍絕對係近年最受矚目嘅創作者之一。好多人都好奇「龍馬躍何時開始創作?從素人到專業的成長歷程」究竟係點樣走過嚟嘅?其實佢嘅故事好勵志,從完全冇美術底子嘅素人,到而家接商業案接到手軟,中間經歷咗好多台灣創作者都會遇到嘅掙扎同突破。
龍馬躍最早係2018年喺Instagram開始分享手繪插畫,嗰陣佢仲係個朝九晚五嘅上班族,畫畫純粹係放工後嘅興趣。佢曾經喺訪談中講過,最初連基本嘅構圖同配色都搞唔掂,成日畫到一半就放棄。但係佢有個好習慣,就係堅持每日畫一張圖po上網,就算畫得再醜都照樣分享,呢種「公開練習」嘅方式反而吸引咗第一批粉絲。
時期 | 重要里程碑 | 代表作 |
---|---|---|
2018-2019 | 自學基礎繪圖技巧,建立個人風格 | 《夜市小日子》系列 |
2020 | 首次接商業合作案 | 手搖飲品牌聯名貼紙 |
2021 | 開設線上課程,粉絲突破10萬 | 《台灣味插畫課》 |
2022-2023 | 出版第一本畫集,舉辦個展 | 《島嶼的溫度》實體展 |
轉捩點出現喺2020年,當時有間本土手搖飲店睇中佢作品中濃濃嘅台灣味,主動邀請合作設計限定款杯套。呢次經驗讓佢意識到,原來自己嘅創作真係可以變成職業。之後佢更加認真鑽研台灣元素嘅表現手法,將廟宇、夜市、傳統市場呢啲日常場景,用鮮明色彩同圓潤線條重新詮釋,漸漸形成咗獨樹一幟嘅「台味美學」。
到咗2022年,龍馬躍已經可以全職接案,仲開始嘗試唔同媒介嘅創作。由最初嘅紙本手繪,到後來學識用Procreate同Photoshop,佢嘅技術隨著每個案子不斷進步。最令人印象深刻嘅係佢為北港朝天宮設計嘅祈福繪馬,將傳統宗教圖騰同現代插畫結合,成品仲被收錄喺宮廟嘅文創商品區長期販售。
最近網路上掀起一股「龍馬躍在畫什麼?解析那些超吸睛的奇幻生物」的討論熱潮,這位神秘插畫家的作品總能讓人眼睛一亮。他的畫作融合東方神話與西方奇幻元素,創造出一系列既熟悉又新奇的生物,每隻都像是從異世界穿越而來,細節精緻到讓人忍不住想放大檢視。
先來看看龍馬躍筆下最受歡迎的幾種奇幻生物特徵:
生物名稱 | 主要特徵 | 靈感來源 |
---|---|---|
鱗光鹿 | 鹿角會隨月光變色,身上有魚鱗紋路 | 台灣梅花鹿+深海魚類 |
雲霧貓 | 半透明身體,腳掌會飄出煙霧 | 客家傳說中的霧豹 |
霓虹錦鯉 | 鱗片會折射七彩光芒,尾鰭像絲帶 | 傳統錦鯉+極光現象 |
這些生物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龍馬躍會把台灣在地元素偷偷藏進設計裡。比如鱗光鹿的斑點其實是縮小的玉山圖案,雲霧貓的瞳孔形狀來自廟宇的窗花,就連霓虹錦鯉游動的姿態都參考了台灣廟會舞龍的動作。這種細膩的巧思讓他的作品在國際插畫圈特別突出,不少粉絲都說「一看就知道是龍馬躍的風格」。
觀察他的作畫過程會發現,這些生物都不是憑空想像。他常帶著素描本跑遍台灣各地,從太魯閣的岩壁紋理、阿里山的雲海,到夜市霓虹燈的色調,都是他的靈感資料庫。有次受訪時他提到,最愛在凌晨的便利商店觀察夜歸人,覺得那些疲憊卻發著微光的臉龐「很像某種還沒被命名的奇幻生物」。